净界法师:你吃的太饱,会阻塞你的气脉,使令它不通畅


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




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
我们之所以受用饮食,站在一个修行人的立场,它主要是有两种功能:
第一个资身,滋养我们的色身。我们的色身,眼耳鼻舌身,这个五根的功能,如果没有饮食的滋养,它就会败坏,就死亡,所以这个饮食能够滋养色身。
第二个进道。这个饮食到我们的身体,它产生的养分会给我们精神,使令我们内心当中会有精神体力来修止观,有这个进道的功能。
我们欲界的果报体,我们欲界的身心世界它有三种欲望,这叫欲界。

第一个是男女的欲望;

第二个饮食的欲望;

第三个是睡眠的欲望。

站在一个修行止观的角度,我们看佛陀的意思,佛陀要我们对男女欲望是完全的诃责,诃五欲。说这个男女的欲望对我们的身心世界只有伤害没有好处,要完全的消灭。
但是对于饮食跟睡眠那不是,你不能完全消灭,因为你的身心世界的确是需要饮食需要睡眠,只是要你适当。
所以说,对饮食跟睡眠的态度,他可不是诃责的,他的态度是调伏,使令它适当。因为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它有滋身进道的功德,是这个意思,这是说明饮食的功能。
以下的角度是不调的过失:
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
令心闭塞,坐念不安。
如果你吃饭吃的太饱,对我们的身心世界是有障碍的,先讲身体的障碍。
气急身满,百脉不通。我们正常人气血是很顺畅的,有些人打坐久了,他的气息从鼻孔一直深到丹田,这个呼吸非常的顺畅。但是你这一天吃太饱,这个肚子涨涨的,使令你气急,你就会发现你的呼吸不能到丹田,可能只到气管或者到肺部了,呼吸短促了,那么整个气脉就不通了。就是说你吃的太饱会阻塞你的气脉,使令它不通畅,会障碍你的呼吸,你本来呼吸能够很长的,吃太饱就没办法,这是讲到色身的障碍。
内心的障碍是:令心闭塞,坐念不安。
这个令心闭塞就是说,我们一个人吃太饱以后,这个明了性很迟钝,你本来前一支香打佛七的时候念的好好的,这一餐你吃太饱以后,你感觉你这一念心的活动,在操作的时候,不管修止,不管修观,它这个活动就很迟钝,就提不起劲。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身体的血液数量是固定的,血液能够输送空气跟养分,血红素跟养分,你要吃的太饱,为了消化你那么多的东西,所有的血液都跑到肚子里去了,那脑部的血液就不够了。古人说,饱了肚子就饿了头脑,这句话有道理。
就是说,你吃的太多,就增加你消化的负担,你为了要消化身体里那么多的东西,你所有的血液都跑到胃里做消化了。你要去思考,你要打坐,这个身心的活动就有障碍了,血液不够,就有障碍。
吃太饱则使令你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拜佛也拜的不对,拜的没有法喜,坐在那个地方第六意思在活动,修止修观的操作也会感到很迟钝。就会有这个问题。

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

那好,吃太多不好,那我干脆这一餐就不吃了,可不可以呢?也不可以。因为你这个欲界的身体,你有体力的消耗,你就需要补充你的营养。你在那个地方拜佛,又是修止修观,精神体力的耗损太多,那你不吃东西,身羸心悬,身体的气血太虚弱,因为你这个食物,经过你的消化,它会产生一种营养,滋养你的精气神。那么你没有身体的滋养,身体就虚弱,身体虚弱,心就悬,心就浮动,意虑不固。你想要专注在一个所缘境就有困难,你这个心一用力,就用不上力,没有力量,没有精神。想要专注的修止,想要专心的观察娑婆世界的苦,专心的去思维极乐世界的乐,就专心不起来,因为你那个精神力量太薄弱了。

所以此二皆非得定之道。吃的太饱,吃的太少,都不是一个随顺于修止观的方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净律社

净律社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净律社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净律社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净律社。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