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一般都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心被太多放不下的东西纠缠不休,被工作的压力折腾得疲惫不堪,于是,生命中最淳朴的快乐就会如同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所以,要享有大自在的人生,就必须学会放下。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前来拜见佛陀。为了显示自己的神通,婆罗门一手拿着一个高大的花瓶(一般人两手抱起来都很困难)要将其献给佛,并请佛陀开示佛法
佛陀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黑指婆罗门又把右手拿的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一脸茫然:“我已经两手空空,什么都放下了,请问您还叫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我叫你放下的不是手中的花瓶,而是叫你放下你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和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才能摆脱生死桎梏。”
黑指婆罗门拍了拍脑门,顿然开悟:“哎呀,我现在才明白我到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放下’,您这样一开悟,我觉得精神上轻松多了!”说完赶紧顶礼。
世间凡人肩上的重担、内心无形的压力,远远超过了手中花瓶的重量,正是这些重担与压力,使人生活过得非常艰苦。
我们需要放下这些多余的负荷,这就是平常修行人所说的“一念放下,万般自在”的道理。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唯有放下才是真正的提起,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与自在。反之,就无法摆脱精神上的桎梏,就像你手中紧攥着某样东西、害怕失去时,你就会觉得心累,不肯放手就不会有机会拥有新的东西。如果死执自己的观念,不可吐故纳新,那么你的智慧就不会有所长进、甚至容易钻死胡同。
然而,放下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大千世界,到处都充满了诱惑:我们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富贵就对富贵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华屋就对华屋放不下,有了娇妻就对娇妻放不下。权势、名利、金钱、美女……这些世俗的东西,你蔑视它,反对它,抨击它,口口声声要与之决裂,信誓旦旦页叛它,全是因为你心中装着这些东西。得不到会痛苦,寝食难安;得到了更麻烦,一旦被权利、金钱、欲望、富贵所控制,就会常有烦恼相伴,割不掉、放不下。
一个人喜爱的固然放不下,不喜爱的也放不下。为了一个人、一件事,心里别扭、放不下;为了一句话、一样东西,耿耿于怀、放不下。因为放不下,心里就会被“喜、怒、哀、惧、爱、恶、欲”所占据,这些就像一块块压在心间的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人多了许多的不快与烦恼,无法得到解脱与自由。
不把这些东西去除,日子怎么好过?但心中的石头一定要靠自己拿开,靠别人帮忙是不可能的,别人的劝解、安慰、鼓励也是一时的,只有好好修行自己,增长自己的智慧。没有智慧,就放不下。无论别人占了你多少便宜,无论别人伤害你多深,无论别人给你多少委屈,无论别人欺骗了你什么,事情过去了,你将这些置之脑外,你就会万般自在。
总而言之,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懂得放下,学会放下,试着放下,才能得到自由快乐,才能真正得到解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禅理

禅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禅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禅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禅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