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众修行的比丘


旧日,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美好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特性十分刚烈骁勇,佛陀查询其缘由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沟中修行。佛陀经验他于树下打坐,修数息观,借着查询气味的长短使心念专心,以断除欲求,灭去烦恼之苦,抵达涅盘的境地。

比丘来到山沟,正想要打坐定心时,遽然听见山中鬼神说话的动态;由于只听得见动态,却看不到他们的形影,比丘感到万分惊骇,所以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于赋有人家,社会地位又高,今天出家修行竟要待在这杳无人烟的深山中,既无人随同,又没有行人路过,只需鬼神的动态常常出没吓唬人当他正准备脱离时,世尊来到他的身边,并坐于树下。佛陀问比丘:你独自一人在此,是不是会感到惧怕呢?比丘向佛陀顶礼答复:世尊,我不曾独处深山,所以在这儿修行,真实感到忧虑惊骇!

这时,有一只野象王来到邻近,倚靠着大树躺卧下来,象王心想:可以远离别的大象,是多么高兴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所以问比丘:你知道这只象为何会来这儿吗?比丘答复:不明白。佛陀通知比丘:这只象的大小眷属多达五百多只,由于家眷许多,工作冗杂琐碎,感到厌烦,所以它才脱离象群,来到这儿歇息。大象心想:可以脱离眷属之间的恩爱牢房,是多么清凉欢欣的事呀! 大象仅仅畜生,都知道寻求悠闲幽静的日子,况且你是出家人,抛弃了家庭,不就是为了求道度人,怎么才刚刚独自修行,就想要找寻伴侣?愚痴昏昧的伴侣,只会对你构成危害,还不如独自修道,没人与你谈天议论,才简略契证道果!

所以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陀说完偈语后,比丘心开意解,而且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训,当下即证阿罗汉果。山中的鬼神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亦有所体会,不光皈依佛陀座下,而且遵从教诫,不再侵扰公民。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原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

毛遂自荐:我是一名在沿海城市某杂志社作业的女修改,本年36岁,作业成绩一般般,很有爱心,喜爱各类小动物由于作业、家庭、情感方面的各种原因,2003年起,我患上了重度抑..

讲个真人真事的故事给咱们听听,弘一大师讲的。在民国初年,袁世凯要起洪宪,他把造反的有名人物都抓去关起来,章太炎是出名的国学大师,就把他关到一个寺庙里去。那时章太..

一日禅:随缘而适不为得失所累心本不苦,苦是因为迷失妄想得太过;心本无累,累是因为放不下的太多。欲望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得与失是相对的,得到时,..

一日禅:对他人宽容你能收获爱的礼物面对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放手那些我们想去改变的人,这需要成长,需要耐心,需要宽容。我们总是禁不住遐想联翩,“要是他能改变”,“..

一日禅:此心常静淡看荣辱得失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显现。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够使你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心..

一日禅:了解痛苦就了解了生活的真谛人世间有许多的状态和时空是无法超越、难以改变的,但生活本身又有许多精华存在于险象环生的环境之中,人们要学会从中发现这些宝贵的东..

『爱保贪重』。「爱欲牢固,这叫「爱保」;「贪心深重」,这叫「贪重」。现代社会这种人就多了,「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只顾自己享乐,不顾他人疾苦,穷凶极欲。这是因为..

【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我们来说这个「所有众生」,后头没有这三句,那个解释就很简单,有这三句,这个内容太丰富了。『已生』,是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的,阿弥陀佛成..

什么是佛咒?咒在汉文也叫祝,古代我们祖先有祝由科。原始佛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初始是不做佛咒的,因为佛陀反对用神通来开释,后来婆罗门教自印度流行。吸引了许多本..

关于人生故事

人生故事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人生故事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人生故事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人生故事。

点我申请多功能微信小程序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