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产生染著心和占有心。

当我们的心被燃烧的贪婪占据时,就会失去对行为的制约,为满足贪欲无所不为。因为贪著财物而不择手段;因为贪著女色而坑蒙拐骗;因为贪著地位而结党营私;因为贪著虚名而自赞毁他;或者因为贪著别人的所有,而不惜践踏自己的人格,以谄曲、奉承的手段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贪的范围十分广泛,《成唯识论》曰:“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有”是三有,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有具”则是三有之因。三界现象及能招感三界现象的因缘,都是众生贪著的所在。我们贪著身体、贪著财富、贪著事业、贪著地位、贪著名誉;我们贪著美味的佳肴,贪著悦目的色彩,贪著悦耳的声音,贪著动听的恭维,贪著舒适的住宅,贪著惬意的环境……总之,我们贪著一切的一切。

贪著使我们的心不由自主地被它们所牵引,产生种种挂碍。当贪著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的心被强烈的希求占据着、折磨着,甚至导致病态的渴望,使我们无视道德的规范,无视法律的约束,在贪欲驱使下胡作非为。即使在贪著得到暂时满足之后,我们的心依旧不得安宁,又会因为害怕失去这一切而陷入患得患失的恐惧中。而我们被充分鼓动起来的欲望,更会魔鬼般继续摧毁我们的理智,使我们在贪著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从个体生命来说,贪欲是烦恼的根本,而从整个人类社会的角度来看,贪欲又是一切人为灾难产生的基础。贪著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随着欲望的升级,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着地球有限的资源:森林被过度砍伐,矿藏被盲目开发,空气被污染,水源在变质……资源急速消耗和贪欲不断增长所形成的恶性循环,正在世界各地蔓延着。仅仅几代人的生存时间,我们对自然的破坏,就已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今天,我们几乎是卡着大自然衰竭的脖子在索取。如果不能有效地克服我们的贪心,不能将我们的占有欲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是继续地发展它、纵容它,那么,要不了多少时间,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只能是满目疮痍的大地,只能是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家园。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月灯三昧经第一卷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百千人俱。菩萨八十那由他皆一生补处。阿氏多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四天王释天..

问:法师您好!《印光法师文钞》中印祖说: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可是,有的书上说定业不可转。请您慈悲为弟子..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六(大日经卷六)说无相三昧品第二十九大唐天竺三藏善无畏共沙门一行译药师山紫云居士批注此品说明无相三昧的修行法。◎复次薄伽梵毘卢遮那告执..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与佛教之地、水、火、风四大种,能造说有相通之处。此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