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搞事的“眼耳鼻舌身意”


《走进佛陀,认识佛法》之五围绕着苦、集、灭、道四谛中的“道谛”展开。在自修和小组交流中,我认识到,道谛代表不同的修行方法,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设置了不同的法门,差别在于见地和禅修方式。声闻乘有五蕴、十二处两大法门,大乘主要有中观、唯识、如来藏三大法门。佛陀为我们指出了三条成佛道路,也就是人天道解脱道、菩萨道。

小组交流中,我和同学们在五蕴、十二处的部分展开了很多讨论,就像导师在法义里说的那样,“我们之所以对色身有众多贪著,对世界有众多贪著,关键是因为看不清真相,也看不清这种贪著会给人生带来无尽过患。所有的烦恼轮回、生死都是由这些错误的设定造成的,进而还会引发孤独、焦虑、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

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刻,他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个动作,都会引发我的情绪,而我还没有觉察到,甚至也根本没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已经开始跟对方对抗、看不惯和争论,结果两败俱伤,事后再想起来,还颇感委屈。

我有个雷区,特别不喜欢别人用不耐烦的语气,或者带着不耐烦的表情来跟我沟通,越是亲近的人这么做,我就越容易跳起来发飙。以前我真的觉得是对方的错,是他先不好好说话的。

但是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搞的鬼。

首先,为什么我要将对方的语气或者表情定义为“不耐烦”?

这不就是我的“眼”和“耳”搞的鬼嘛,对方跟我说话语速快一点,我解读为他不耐烦,对方跟我说话时皱了下眉头,我就定义他看我不顺眼,我完全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恶意揣度对方的行为,就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别人。有可能的是,这个人说话本来就比较快,皱眉头的人也许那个当下身体哪里不舒服了。

其次,为什么我要对一个“不耐烦”而感到“不耐烦”。

撇开对方可能毫无敌意这个情况,就算对方真的是对我“不耐烦”,那也是他的态度,我为何要被这个情绪卷进去呢?这不就是我的“身”和“意”在搞鬼嘛。我对“他人对我的态度”进行好恶的评判,觉得很不爽,嗔心生了起来,随后开始攻击对方。

导师一直说我们的串习很强大,觉知力非常弱,事实就是如此,毫无知觉地就卷入对方的情绪泥潭里,还跟他斗得死去活来,却不知道自己已经离真相越来越远。

上周,我跟朋友讨论考察文化项目的事情,说着说着我们两人就急了起来,他觉得我不尊重他的意见,我觉得他急于对我的想法下评判;然后上升到,他认为我性格太强势,是个暴君,我认为他这人固执己见,喜欢对别人乱下定义,缺乏包容;再然后,他拍着桌子跟我说,你这个人就是没法沟通。

我们两人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卷进了对方的情绪里,而忘了最初我们是讨论文化项目这件事的。等情绪平复下来,他觉得我们都很孩子气,而我这边其实也蛮内疚的,这次争吵活生生地告诉我——修学的功夫太太太不够了,一不留神,串习又赢了一回。

小组交流时,严慧同学分享她和婆婆、小姑子的相处之道,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说自从放下了和婆婆的较劲,和小姑子的较劲,生活变得顺畅和开心了很多。这里面,我看到了,她不再被卷入到一些眼睛看到、耳朵听到的,身体感知到的事情和情绪中,不去指望“用别人的改变”来让自己改变,而是坦然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回到自身,还是要好好训练正知正念,守护住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大窗口。导师提到两种“不知不觉”,一个是压根没有知觉,没想到这么做有什么问题;一个是后知后觉,觉知力不够,自己总是输家。

我呢,学了佛法,首先要做到远离“不知不觉”,对生活中各种起心动念要有所察觉,不要在高兴的时候得意忘形,在愤怒时候大发雷霆。然后就是在保持觉知的过程中,去提高反应速度,发现自己在某种情绪中特别容易轮回,那就要用正见去参,找到眼耳鼻舌身意中哪些产生了贪心,去调整,去种更多正念的种子。

导师说,“根尘相触固然是烦恼生起的基础,同时也是走向解脱的关键”,我感觉是在告诉我,那些让我心痛的东西里一定蕴含着解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关于如理思维

如理思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理思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理思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理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