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解脱还是杀生?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曾有人问,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倡安乐死,也有国家允许安乐死,但是安乐死是否是在杀人或自杀呢?师父怎样看待这种方式?

本源法师说,安乐的反义就是痛苦,之所以出现安乐死,是因为人们痛苦到极点时,特别渴望远离痛苦。“安乐”它是佛教词语,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安乐国、安养国。安乐出自于佛教经典,安乐是指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它所拥有的一种极点的快乐,极乐极乐,就是极点的快乐。这个极点的快乐就是涅槃之乐,这种快乐不同于我们世间的欲望快乐,世间人通常把满足欲望所带来的快乐认为是一种快乐,其实这种快乐大家知道,满足财、色、名、食、睡,这种快乐是短暂不长久的。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人有错误的理解,在这个世间满足欲望,满足了财、色、名、食、睡,我们认为得到了快乐,其实这种快乐是短暂和痛苦的,你这种快乐得到了,接下来就是无尽的痛苦。持戒念佛往生西方所得到的快乐是永恒的。我们不一定要等临命终时就得到这种快乐,修学佛法就是为了得到福报智慧,当你有福报和智慧了,你的身心就自在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将来临命终时往生极乐。

这个世界很多人渴望快乐,但是他用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我们现在学习了佛法,要持戒念佛,将来得到永恒的快乐。

世间的安乐死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安乐,只是一死,让肉体停止了痛苦,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活在世上,受种种的痛苦必有其因,我们用安乐死的方式结束了他的生命,我们要知道这个在佛教戒律里面是不允许的。戒律里面告诉我们,若自杀,若教他杀,乃至于见杀随喜,这些都是犯了杀业。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业要承担果报,我们又增加新的业,还要去承受这个果报。

所以说佛教不提倡安乐死,我们更提倡的是要忏悔。为什么有这样一个恶报呢?我们就是因为曾经造作了恶因,所以,我们第一要忏悔,忏悔过去所造的恶业,让我们今世得到了肉体上的痛苦。第二要发愿,愿是愿生极乐。佛教经常讲,一个人有业力,这些力量在愿力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一个人只要有愿力,再大的障碍和诱惑都没有办法阻碍他。当一个人肉体很痛苦的时候,我们要给他佛法开示,要让他生起往生极乐的这种愿,只要有了愿,愿产生的力量叫愿力,其他的业力所带来的痛苦其实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愿力非常强大,阿弥陀佛。

问: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

学诚法师答:佛教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不同的。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命的形态及苦乐由自己的业力决定,帮助其他众生死亡,表面上看结束了这一生的痛苦,但不一定能利益到他的来生。佛教对于临终关怀(无论是人或动物)有独特的出发点和意义,不仅要帮助临终的众生获得尊严、平静的死亡,更是要帮助他们种下无限生命中越来越好的种子;不仅是减少肉体的痛苦,更是给予心灵最深层次的关怀。

问:阿弥陀佛,师父,有一次在旅游景点被人莫名其妙算了一卦,说是我不适合早结婚,现在和伴侣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相处的很和谐,能够互相体谅,可是想到这个预言还是会很烦恼,请问如何对待?感恩您。

学诚法师答:无有智慧,随便乱听话,莫名其妙的行为就会导致莫名其妙的苦恼。

问:师父,如何面对恐惧,心中经常有恐惧感,有时候还很强烈。

学诚法师答:因为无知才恐惧,要学习佛法、开发智慧,内心明亮了,恐惧就减少了。

问:师傅好,最近我有点不安。之前有个部门同事请产假,我就接替了她的工作。这段时间自己工作上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她要回来了,工作要还给她了。自己要做回原来的。感觉很不安,没有东西学了,我不喜欢自己年轻的时候太安逸,想学好东西。可是感觉现在没机会了。师傅,我该怎么办?要换工作吗?

学诚法师答:不熟悉的工作认真学,熟悉的工作用心做,再简单和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一样的价值。不在于要学多少东西,而在于自己如何去用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关于问答开示

问答开示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问答开示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问答开示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问答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