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息灭妄想


很多人会把生命的痛苦归之于客观环境:诸如身体欠安,生活清贫,世道不公……其实,这些只是造成痛苦的客观原因,而它产生的真正根源来自我们的心念。

我们心中充满种种妄想,正如前面所说:错误的观念、迷信、执著、贪嗔邪见等等,都是妄想的表现。妄想使我们的内心失去平静;妄想使我们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妄想使我们寻求各种刺激;妄想还会使我们胡作非为。所以,要解脱痛苦,就必须息灭妄想。

如何才能息灭妄想呢?

经常听很多初学打坐的人说:打坐时妄想太多,静不下来,有什么办法可以对治?办法当然是有的,但我们有必要先考察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妄想的出现?

我们的心念有前后延续性,如果想在禅坐时能够专心,日常生活中就要时刻注意用心。打坐时出现得最频繁、最强烈的妄想,一定是我们平时最执著的境界。因此,一个修习静坐的人,在生活中要能够透视一切,从而保有一颗无住、空灵的心,对一切境界如雁过长空,风吹竹叶,不留一丝一毫的踪迹。心清净了,打坐时自然不会妄想连翩。

念佛也能息灭妄想。人们往往将念佛误解为老婆婆专修的法门,或以为念佛是在求佛。有个故事说,一位老婆婆整天念佛,小孙子听得很厌烦,于是就奶奶,奶奶’,地叫个不停。老婆婆嫌吵:没完没了地叫什么?孙子说:我叫了几声你就烦,可你总是不停地念佛,佛难道就不烦吗?故事中小孙子的看法,代表了许多人的对念佛的误解。事实上,念佛是为了调御自己的心态,息灭自己的妄想,所谓清珠投进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注入妄心,妄心不得不净。《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中说:都摄六根,佛号相续,息灭妄想,深入禅定。所以说,念佛是用来对治我们妄想的最佳方法之一。

止观能息灭妄想。止观乃禅定之异名,梵语奢摩他,汉译曰止,止息散乱,止心一处;毗钵舍那,汉译曰观,是对所止境起正观察。止观有小乘止观与大乘止观之分。小乘止观从六根门头摄一而入,系缘而修。如修数息观就是专注呼吸,知息出入、知息长短、知息冷暖、知息粗细。把心念系在呼吸之上,心息相依,由粗而细,由细而无,待妄想息灭,止观也就成就了。

观心能息灭妄想。观心是观察自己心念的起灭,我们的心如流水一般念念相续,平常人缺乏观照能力,总是随着念头东奔西跑,不能自己。观心是要认识到心念的虚妄性,心念无非是由一系列的经验和概念组成,离开这些经验和概念,我们的心究竟是什么?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从时间上透视心念的实质。过去心不可得,是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陷入追忆,也不要随着它跑; 未来心不可得,是说未来还没有到来,不必去想它。在前念过去而后念未生之际,保持中间这段清明、干净的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楞严经》说: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临济禅师说: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名离相人不禀,吹毛用了还须磨。这都是教我们从观心中认识真心,保养真心。

参话头能息灭妄想。参话头也是禅宗修行的重要方法之一。话头通常有: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无梦无想时主人是谁?一念未生前是什么?……参话头不可对话头下注解,不可以推理,不可以等开悟,不可以扔掉话头求静,不要给自己讲道理,外界动静一概不管,一路追问下去。黄龙南禅师对参话头有个比喻: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诸根顺向,首尾一直。参话头重在一个疑字,祖师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要把自己全部身心凝聚在话头上,如同活死人一般,不达到这个程度,不算上路。一个修行人,当话头参到得力时,专注一念,心无旁骛,妄想自然也就无从生起。

妄想是痛苦产生的根源,要在根本上断除我们的痛苦,就要从息灭妄想着手。当我们的妄想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就不会被它所转,就能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分散我们的精力,就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专心地去干任何事;我们就不会被妄想所干扰,就能把心念专注一处,进入禅定的状态;我们就不会被妄想遮蔽我们本具的佛性,就能使我们的真心得以显现,智慧得以开发;我们就不会被妄想带来的错误认识所左右,就能使我们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说,息灭妄想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