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行者为什么不见性?


行者为什么不见性?

◎江国圣:有人常年修行,为啥却一直不能见性呢?有些人甚至也遇到了具德上师,但却没见他有啥实质的进步,主要原因是什么?

雪漠:主要是智慧不到,分别心在作怪。当一个人用污垢的心也即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时,他只能看到被眼镜色染得变异了的世界,而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好像戴了黄色玻璃眼镜的人,他眼中的一切都是黄色的;就好像寓言中那个丢了斧子的人,老觉得别人是偷他斧头的人。他那污垢的心总在影响他心灵的干净和空明。虽然他也认为应该视善知识如佛,但仅仅是理上认为。在事上,他不一定能坚定这一点。他看到善知识打喷嚏时,就会想,佛也会打喷嚏吗?看到善知识抠鼻孔时,就会想佛也抠鼻孔吗?看到善知识打呼噜时,就会想,佛也睡觉打呼噜吗?善知识一感冒,他就会想,佛也会感冒吗?善知识一放屁,就会想佛也会放屁吗?等等。他根本不明白,善知识是明白的,善知识在打喷嚏、抠鼻孔、放屁、感冒时,也并没有迷失他的那份明白。不能说善知识做那些俗事时,就从明白变得糊涂了。

所以,有个俗语,侍者眼中无伟人。释迦牟尼佛的早期侍者善星比丘就说,佛除了头上有个光晕外,并没有一点功德,他因此生了邪见。拿破仑的侍者绝不会认为拿破仑有多么伟大。他们一看到伟人睡觉打呼噜,就想:哎,伟人也打呼噜呀?也吃蒜呀?身上也生垢甲呀?因为他们老是被伟人显现的那些凡人行为所迷惑,并不知道那些行为并不能影响他们的觉醒和伟大。善知识虽然在外现上也打呼噜,但他的明白并没有因为打呼噜而消失。

◎江国圣:只有在一个人的心变了时,他眼中的世界才会变。只有他对善知识有颗清净的心时,他才能得到加持而契入空性

●雪漠:善知识的难得是他的明白,不是他的肉体。无论弟子的肉体多么庄严,要是他不明白,他就还是个凡夫,就像牛身上无论挂上多少珠宝,也改变不了牛的本质。当肉体、衣服等诸多外现改变不了心的本质时,他就仍会是个愚痴的人。当他明白了的时候,哪怕他裸着身子,他也像密勒日巴一样值得尊重。

◎江国圣:就是。善知识无论他多老,无论他多丑,只要他明白,他就是圣者,就是佛陀,就值得我们去顶礼。

●雪漠:迷了的人也在寻找幸福,也在寻找光明,但他并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光明。好多人眼中的幸福恰好不是幸福,而是一种贪婪和欲望。他认为自己满足一种欲望时就会幸福,但那仅仅是暂时的一点满足,并不是究竟的幸福。随着贪欲的进一步扩张,他又从满足变得不满足了。另一个更巨大的欲望又会开始诱惑他,他就会像欲望的奴隶一样,去追逐欲望,去实现欲望,永远为欲望所奴役。他的心永远不属于自己。当他的欲望满足时,就会得到一点儿很短暂的快乐,这快乐很短暂,就像草尖上的露珠那样,被另一种欲望的日光一烤,他的快乐就消失了。

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会将一万元作为他快乐的终极,当他真的有了一万元时,他会快乐一阵。但他看到身边有个十万元户的时候,他的心理平衡就会被打破。他的理想就会变成十万,挣到十万后,他也许会快乐一阵,直到看到一个百万元户的时候,他的快乐又会被蒸发。他的生命会因为他无休止的欲望而永久地处于六神无主的状态。他像一条狗,被欲望的锁链牵引着,老是疲于奔命,无休无止。他的快乐老是建立在对外部世界的占有上,而不是心的明白。

真正的幸福就是心的明白。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