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别落入欲望与贪婪的蛛网


别落入欲望与贪婪的蛛网

好多人以为,贪婪是贪官们的事情,只有贪财,才称得上贪婪,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你接触外部世界,对某种东西产生偏爱,想拥有、不想失去的时候,贪念就产生了。

佛家说“人身宝”,人属于三善道,积累许多福报,才能做一回人,可见人身的重要。有了身体,我们的灵魂就有了承载之物;有了身体,我们就能实现灵魂的指令;有了身体,我们就能创造岁月毁不去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照顾好这个得来不易的身体,保证它的健康。但是,渐渐的,我们忘记了灵魂才是生命的主体,反而把肉体当成生命的全部,就像把豪华轿车看作自己的尊严一样。我们不明白,豪华轿车总有它的寿命,肉体也是一样。

不明白这一点的我们,总是放纵身体的各种欲望,变得越来越懒惰,变得越来越愚痴,变得越来越贪婪。我们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不知道这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只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内心深处仿佛藏着一个巨大的黑洞。为了填满这个黑洞,我们不断往自己的心里塞东西,工作、聚餐、游戏、购物,我们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害怕静止的自己会被一种巨大的空虚与不安所吞噬。我们不知道,那巨大的漩涡将把我们卷到什么地方?我们害怕未知。我们也害怕思考。我们知道,自己一旦陷入思考,就会发现天大的谬误,发现自己耗费整个人生所追求的,并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但我们又不具备改变的勇气与智慧。因此,我们对思考的恐惧,甚至多于我们对答案的期待,我们不得不在迷途上狂奔。但是,没有方向的狂奔,怎能医治灵魂的阵痛,怎能带来快乐?对迷宫中的荆棘林妥协,又怎么能让我们走出无尽的暗夜?

有的人也明白,痛苦和不安是欲望带来的,可他们还是甘心听从欲望的支配。这又是为了什么?因为他们认假成真,执幻为实,觉得放下欲望会失去许多做人的乐趣。他们不明白,放下欲望的结果,其实跟他们的猜想刚好相反。

举个例子,你讨厌青蛙,也讨厌它们的声音,当你被蛙鸣包围的时候,一定会不堪其扰,还会觉得蛙们在对你进行噪音攻击。但认知真心、放下欲望的人们则刚好相反。他们的心里没有烦躁,只有一种由衷的快乐。因为,在他们心中,那是大自然的爱语,是蛙们友好的表示,是免费的交响音乐会。无论是听昂贵的音乐会,还是静静凝听大自然的声音,他们都一样快乐自在,你说,他们减少的到底是乐趣,还是折磨?

不要害怕面对自己的真心,更不要害怕在真心的指导下生活,用真心感受这个世界,你将会发现,世界虽然不像一些人期望的那样单纯,但是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归根到底,无论单纯还是复杂,都是概念化的你对它的归纳,一切不过是梦幻泡影。叶子上那颗晶莹剔透的朝露还在吗,它早被阳光蒸发了,它的存在就像一种幻觉;你小时候做过的荒唐事,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吗,恐怕只有你自己才记得吧,再过两年,连你也忘了,它也就像梦一样消失了。

我们的生命是一场巨大的幻觉。明白这一点,就坦然地面对生命中的所有事情,不以好坏、喜恶来分别它们,不要生起分别心,然后品味生命中的一切,宁静、快乐地生活。或者像我这样,找到一种方式,创造一种岁月毁不去的价值,在虚幻无常中建立一种相对的永恒。这样人生,难道还不够幸福吗?

再者,欲望是啥?欲望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饿死鬼眼中的食物,它们虚幻无比,却能点燃你心中的毒火,让你在焦躁中坐立不安。为啥它有这么巨大的影响力呢?因为认假成真的我们,心中总是充满了贪婪。

但好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因为他们对“贪婪”的认知非常片面。他们常常以为,贪婪是贪官们的事情,只有贪财,才称得上贪婪,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你接触外部世界,对某种东西产生偏爱,想拥有、不想失去的时候,贪念就产生了。比如,你很喜欢吃荔枝,明知吃多了会上火,还是忍不住越吃越多,这就是贪;你很喜欢恋爱的感觉,明明觉得对方不适合你,还是轻易地接受了对方的追求,这也是贪。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能折射出一个人的贪欲,正是因为无法抵挡贪欲的诱惑,人才会做出许多违背善道,甚至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所以说,“贪”是诸恶之源。人们总是以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自己在乎的东西就会永恒存在,包括生命。所以,他们费尽心思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一切都不肯放手,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世间一切,疯狂地追逐,拥有越多执著便越多,执著越多欲望越多,于是堕入恶性循环。这时,他们就像落进蛛网的蜜蜂,无论如何挣扎,都被牢牢地缠于其中,难以挣脱。

但也有人认为,欲望是推动人与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如果没有欲望,人与社会的进步都会停歇。我告诉他,事情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以利己欲望为动力的进步,是以损害众生利益的代价来实现的。罔顾社会责任、缺乏爱心的技术上的进步,往往导致足以使人类灭亡的大灾难。泥石流、洪水、海啸、核事故……多少人葬身于群体贪欲所招致的恶果,难道这不是世界对人类响起的警笛吗?假如鲜血的代价还是不能让人醒悟的话,人类的未来也就堪忧了。

同样道理,如果一个人将利己的欲望当作前进的动力,那么他的所有行为就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甚至不惜损人利己。这时候,无论他拥有多少东西,获得了怎样的地位,对于世界来说,都绝不是一个有益的存在。再者,一个人在埋没良知,伤害别人的时候,必然无法活得坦然,即使他不懂忏悔,也会感到心虚,害怕自己保不住那些用良知换来的东西。扪心自问,追名逐利也好,享受生活也好,难道不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吗?那么,如果失去坦然、安宁,时刻活在惶恐与担忧之中的话,你的一切行为,又有什么意义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