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 死生一线,无常紧随


死生一线,无常紧随

对于人生而言,时间不仅是越来越少,而且更可怕的是,随着时间流逝,人的精力也就越来越少,渐渐的做什么事情总是觉得精神不足。三十岁不如二十岁,四十岁不如三十岁,五十岁不如四十岁,六十岁不如五十岁。一过六十岁,很多人就很难再用心去学习新东西了。这时候老病已经来到,很多人身上已经有了不止一种慢性疾病,生命虚弱得有如风中之烛,很多的同龄人已经早早离去,这时候你才发觉黑白无常已经尾随在你的身后就要执行任务了。你自己也知道,说不定那天晚上你一躺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这时候你再要想修行就很可能来不及了。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佛经里的话来讲就是“房屋坏甚,不堪修补。 ”这时候人生就离终点不远,实际已经结束了。为什么说实际已经结束了呢?因为下面的事情都是明摆着的。想一想,很多人一退休,孙子孙女一忙活,退休金拿了几年,大病就来了,然后就经常住医院,又花钱又遭罪又拖累儿女。这样拖了几年,最后一闭眼就结束,结束了这次轮回,又白白走了一遭,糊里糊涂的来了,又糊里糊涂地走了。

时光易逝,无常紧随,要抓紧时间修炼,解脱生死!有很多人也知道这些道理,但是知道归知道,一旦让他修行起来,也就有了很多顾虑、很多借口,以至于就是放逸倦怠,不肯勤修不懈。常见的三个借口是:

1、现在身体好。

2、现在事情多。

3、现在没有钱。

因为身体好,所以先玩玩;因为事情多,所以先放放;因为没有钱,所以先挣钱。

第一,不要因为现在身体好就放逸,就不精进修行。真的等到身体不好的时候,修行就会更加艰难,而且如果是重病缠身,往医院里面一躺,自己就已经事事做不锝主了,更是难以修行,到时候身体疼得厉害,你难以用心,也修行不下去。而且,现在身体好,不等于以后身体就一定好,无病随时可以变成有病,小病随时都可能变成大病。认真修行不仅身体好而且少得病,至少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就会少多了,这样算下来,生活质量不就大大提高了嘛!

第二,不要因为现在事情多就放逸,就不精进修行。鲁迅说过,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而且修行之时,身体会得到更加充分的休息,平时中午睡一个小时,修行半个小时也就是足够的休息了,晚上睡上八九个小时,修行三五个个小时也就完全恢复了。所以,修行得好,还可以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做好事情。

第三,不要因为现在没有钱就不精进修行。有钱没钱,生活都可以是一样的精彩,钱多有钱多的事情,钱少有钱少的事情,钱多的人往往烦恼更多。但是,只有是一个有觉悟的人,修行就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修行可以提高你的能力和水平,增加你的福报,这样你挣钱会更快,更加容易。

由此可见,现代人要修行进取,一定要见缝插针,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功,把佛道修行寓于人道之中,即所谓“人道成即佛道成”。一旦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佛法修行观念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修定、习慧,在生活中修行进取,在修行进取中生活。

所以,对于人生而言,时光易逝,无常紧随,要修行的人只有抓紧时间,努力鞭策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勤修不懈地精进修行,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解脱。作为我佛释迦牟尼的弟子,我们应当牢牢地记住我佛释迦牟尼的教诫,切记:时间短暂,无常紧随,慎勿放逸,必须精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