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廿三‧憍慢僻说戒


第廿三
憍慢僻说戒

若佛子。佛灭度后。欲以好心受菩萨戒时。于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当以七日佛前忏悔。得见好相。便得戒。若不得好相。应二七三七。乃至一年。要得好相。得好相已。便得佛菩萨形像前受戒。若不得好相。虽佛像前受戒。不名得戒。若先受菩萨戒法师前受戒时。不须要见好相。何以故。是法师师师相授。故不须好相。是以法师前受戒时即得戒。以生至重心故便得戒。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得佛菩萨形像前自誓受戒。而要见好相。若法师自倚解经律大乘学戒。与国王太子百官以为善友。而新学菩萨来问若经义律义。轻心恶心慢心。不一一好答问者。犯轻垢罪。

「好心」者,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佛入涅槃后,或有人发心于佛菩萨像前,辄自受戒,为「自誓受戒」。首先要致诚专精,于七日内勤求忏悔,若见「好相」---吉祥征兆,即表示已得戒。

云何「好相」?诸如佛来摩顶,见华、见种种光等。若不得好相,则未得戒,而应继续求忏悔,乃至两周,三周,甚至一年。但必得好相,始证明得戒。若不得好相,纵使在佛菩萨像前自誓受戒,而犹未得戒。

但若从法师受戒,则不须要见好相。盖因师师相授,展转传来,故不须要见好相。但必要「生至重心」。若千里(三百五十英里内)没有法师,便可以在佛菩萨前自誓受戒。

然法师虽能解大乘经律,或与国王太子,宰相百官为友,若有新学菩萨来问,而该法师以轻蔑心、贡高心,不一一如法答复,解其疑难,令求者资生曲解,则犯憍慢僻说戒。

戒文云法师系「师师相授」,即是如来嫡胤,诸佛种子,亦是法身常住,永传不灭。故律云:持戒者,来生必当作佛。人若能持戒精严,则求生西方,上上品莲, 一定有盼。所谓「生至重心」,即是专精致诚,用志不分,睹法师如生佛在堂。

又说:「若不得好相……,不名得戒。」可见自誓受戒,岂可容易?纵使在法师前受戒,犹要生最大恭敬心,何况在佛菩萨前自誓受戒耶?既受戒已,应往品学兼优之法师所,谘请询问,以释疑难。而大解法师,不能轻慢来人,僻说戒律

「轻心」,轻蔑心也;就是轻忽来问的这个人。「恶心」,悭法不舍。「慢心」,是自恃福德大解,而不为来者释疑。

此戒亦是性遮二业,四缘成犯。(一)求法人:有人来求法。(二)求法想:心知彼来求法。(三)憍慢心。(四)僻说出口,语语结罪。若邪谬解说,乖违正见,隋说随犯;说的不正确,随说一句话,就结一个轻罪。此戒唯遮不开。

戒文中云佛灭度后,若千里内没有授戒的法师,就得自己立誓愿忏悔,在佛前忏悔一星期、两星期、三星期,或者是一年。求戒人唯恐心不诚,意不坚,否则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以下叙述几个公案,供作例证。

第一位是唐朝法进法师(亦云道进法师),曾向昙无谶法师求戒。昙无谶履拒之,不给他受戒,谓:「东土人士,没有此种大福大解,堪受菩萨戒。」法进法师于是自誓受戒,在佛菩萨形像前,一心行忏悔。始终一贯,坚精不逾,前后三年,终获感应。一夜梦中,见释迦牟尼佛,亲来受戒。梦醒,乃速向昙无谶法师禀告。法进法师既受诸佛戒已,气质与面貌前后判若两人。昙无谶早已明了大局,复授戒于彼,再为印证。

道朗法师是昙无谶法师的弟子,与道进法师同时得梦境的感应,也经昙无谶法师给他受戒,他们两个可说是师兄弟。

《高僧传》又记载一位真表法师,亦是自誓受戒。先行忏悔,第一周感应地藏菩萨,手执锡杖来接引。第二七,有魔王示现,把真表法师推下悬崖,但得护法冥冥加护,未损毫发。第三七,又梦见弥勒菩萨亲来授戒,随喜赞叹,说:「善哉大丈夫,就是须弥山能够摇动,你的精进心是不能摇动的。」并予他三衣一钵,起名真表。受戒后即证得天眼通

《高僧传》又记慧本尼师。因为其母年老齿缺,不能咬东西。慧本尼师便嚼饭喂母,但因为口腔不净,不能如法受戒。尼师乃自誓受戒。行忏时见戒坛高升,与天宫连接,放金光色,尼遂南行,见一金身大士,对她曰:「汝已受戒矣!」

又陈朝的南岳慧思大师,专诵《法华经》,后感应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咸来授与菩萨戒。慧思法师从前已受菩萨戒,但由于诵《法华经》专精受持,证得六根清净,感应大菩萨前来与他重受菩萨戒。

高昌国(今新疆省)的邻国是河西。河西王叫沮渠蒙逊,他很信佛,得过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因为〈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专说念观世音菩萨的感应力,所以,沮渠蒙逊由《法华经》里头,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抽出来,特以单本流通。

以上仅述自誓菩萨戒感应数则。自古以来大德高僧,诚心忏悔,自誓受戒,感应多端,恐繁不引。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关于慧僧法师

慧僧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慧僧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慧僧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慧僧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