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海法师:佛陀节谈佛陀节


佛陀节谈佛陀节

——惟海于2010年佛陀节前夜。

“佛陀节”您过节了吗?念佛了吗?修过与佛宝相应吗?至少,想念过释迦牟尼佛吗?

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中国传统以为把四月初八视为佛的生日,也称为浴佛节,现代为“佛陀节”。

没有释迦佛的成道,菩萨就未成佛,也就没有佛教,因此,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不仅对释迦佛个人是生命成就的大事,而且也是佛教成立的基点,是人类开启菩提信仰之光的肇始。因此,四月初八,不仅是佛教信仰者的神圣节日,也应当是人类开启精神觉悟信念的标志性纪念日。

一、佛陀节的历史

按南传佛教的记载,公元前588年(或者说前589年,如果按考据更可能是西元前518年)印度历的二月(音译维莎迦)月圆日(大约相当于夏历四月十五左右,大西洋阳历4~5月之间,严格的地方是依当地月圆为标准的)此日在菩提树下,大有所悟而成佛。这一天被称为维莎节,现代又称为佛陀节(Buddha Day)。

卫塞节(音译有毗舍佉节、维莎节、卫塞节等),俗称浴佛、花节、灯节,不仅说这一天是佛成道的日子,而且是诞生、成道、涅槃三相同一圆月的日子。

至迟在阿育王时,已有四月初八的佛诞庆典了。西元前二世纪时,斯里兰卡多达噶玛尼阿巴雅王于每年举办卫塞节庆典。法显于五世纪初叶,参访中印度摩揭陀国时,见该国于此月八日将佛像置于装饰严丽的车辆上游行街市,以庆祝佛陀之诞生等三大事。 

我国,宋朝以腊月初八为佛的生日的,后来又把腊月初八作为成道节,是把腊八节与佛教节日合融合起来了,可能源于古代的庆丰收的“蜡祭”。

西元1950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在锡兰首都可伦坡举行首届大会,议决佛陀诞生于西元前623年,涅槃于西元前543年,成道于西元前588年;而且南传上座部佛教徒认为佛陀降生、成道、涅槃皆在阳历五月月圆日,故此三个节日之汇集节庆,即称卫塞节,又因同时纪念三事,故称三期同一庆。

1954年,世界佛教徒联谊会于缅甸首都仰光召开第三次会议,议决将卫塞日定为世界佛陀日(Buddha Day),以显示佛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智慧光辉照耀世界,并借此节日活动以发扬佛陀慈悲平等教义,倡导世界和平。

1968年世界佛教联盟定公历的每年5月份的月圆日为“佛陀日”(Buddha Day)。

目前,东南亚、南亚国家,一般称为卫塞节;如果考虑到世界性,还是称为“佛陀日”(Buddha Day)或佛陀节为佳。

二、佛陀日的活动

佛陀日的活动,完全是一种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与民风民俗融为一体的活动模式。特别是与信仰关联起来之后的节日,具有神圣的蕴涵,所以显得格外不同,特别是对佛教弟子而言,佛陀节不仅是对佛陀的怀念和纪念,而是是自己信仰情操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一种社会化的公众节日,活动的内容很多。就我们目前我看到的佛陀日或卫塞节的活动,主要有:浴佛、奉佛遊巡、点灯、讲经说法、布施诵经等。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化宗教盛会。

既然佛陀日,是佛陀示现为诞生、成道、圆寂三相同庆的日子,它的仪典中就要包含这三个方面:

1、浴佛 象征佛的诞生,用准备好的香汤为太子像灌水沐浴,

浴佛时要唱念:“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沐佛的香汤还要收集起来,回去分给大家掺到自己浴缸里,用于自已沐浴,从而借佛德净化自己的身心,早成道业。

2、奉佛遊巡 往往要制作花车,供佛像于彩车上,巡行遊展,供四众致礼。这是最具有社会性的,会有很多人参加流行队伍,当然有更多的人沿途观

瞻致礼。

3、供花 是很重要的供佛仪典,据说太子菩萨降生时,天花缤纷,是天人对佛的供养。在佛陀节上,供花成为最清净典雅的供养模式之一。

佛之所以为佛,最根本的标志是它证道成道了。所以,佛陀日的核心是对佛陀成道的纪念。

纪念佛陀成道,其仪典的内容与佛道的核心内容应当关系是最紧密的。

成佛前夕的菩萨是在菩提伽耶的金刚座上禅修参究而开悟成道的。首先,菩萨出家后苦行多年,在入金刚座前曾发下誓愿:今若不成道,誓不起此座!所以,纪念佛陀的成道,在古印度和斯里兰卡等较热的地方,是要坐夜静思的,确实应当在禅修中思考观察人生问题和学佛修道。

还有,⒋点灯供灯和共修法会 佛的开悟,是打开了生命的智慧,这是用灯来象征的,因此,纪念佛的成道,一定有点灯、供灯的仪典。

点灯供灯,象征佛的开悟和明道的,并以佛智指引众生,因此,点灯供灯的方式较多,有燃灯供佛的,有点灯笼的,有挂彩灯的,有制作成带灯光的佛佛教牌坊的,家家挂灯笼,户户插佛旗,街道社区,都用灯光来装饰,与我们中国的元宵灯会差不多的。

正因为有禅修、灯会、讲经等仪典和内容相结合的模式,才使佛陀日的庆曲内容丰沛起来,从而更有意义。 同时,这一天也是佛陀圆寂的日子。为了纪念缅怀佛陀的遗德,也有很多活动的, 例如,有上供仪轨,有布施,有绕塔、有诵经法会。

南传佛教信众特别重视这一天的布施,认为在卫塞节布施,功德最大,因此这天布施很多,很多人都可以得到分享到广泛布施所带来的方便。

从理性的看,我们佛弟子纪念佛的圆寂,最好就是继承佛陀的遗教,所以过去有些道场在这前后会讲《涅槃经》。我认识一位老法师就是少时在成佛节前前后听《涅槃经》而起信的,从此以后我就生起听经悟道的向往。

三、对佛陀的信仰

宗教节日标志着信仰,而且具有社会文化活动性质,佛陀日也不例外。

佛教弟子隆重举办这个节日,主要是对佛陀的信仰,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机会和弘扬佛道的形式,其中信仰是核心。 人们在这一天的活动中,往往有赞仰佛陀的活动,例如唱这些一些偈颂:“金光遍照,气和天高,满园花木景色好,无忧树下,圣人诞生,天华雨落共庆歌颂,人间有了明灯,黑暗即见光明,菩提大道惟仗圣人引领。”

可能有些人自己还会写一些赞美佛陀的诗歌来咏诵,我认为自己做诗赞颂佛陀,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值得提倡。今天我收到这样一首赞颂诗,就很感动,并为之高兴:

娑婆红尘

 总有那一方净土

 可以去掉执著的外衣,

 沐浴曼陀罗花雨,

 让心中的博爱升发。

 渡过红尘,

 方成正觉,

 我们愿追随佛陀的脚步,

 走向彼岸的莲花海!

 在佛诞日,

 让我们一起感恩佛祖,祈福众生:

 愿此娑婆世界清净吉祥!

 愿所有有情众生心怀法喜,信愿坚固。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赞颂佛陀,应当是这个日子重要的内容吧!我估计,印度马鸣的《佛陀赞》应当是在卫塞节里演出的节目之一吧。对我们而言,在佛陀日,就是缅怀、推仰佛陀的盛德,激发我们的信仰和向上学修的信心。

我们信仰的佛陀,一般来说,在我们心目中是崇高的、神圣的,同时,也是我们生命可能达到的境界,因此,不仅是我们的崇拜对象,也是我们的榜样。

在正统的佛教中则要更具体一些,把佛陀的德性逐一展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佛陀,也更深刻地信仰佛陀和学习佛陀,如佛陀具有十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陀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不仅智力如神,而且建立佛道,超越世间和一切外道,从而使佛法如太阳,光照世界。

我的体会,这种对佛陀的信仰,是从感性的神圣感与理念上佛德体性,完全贯通的,体现了佛教信仰信智圆通的特色。 这是佛教信仰的一大特色,即法行。但是在现实的宗教节庆中,佛陀日是把法行的信仰和实践寄托于仪轨化及其相关联的感性活动中的。这是佛教节日的蕴涵性。

在佛陀节(Buddha Day)的诞生、成道、圆寂三相合一中,我更看重的是“成道”,因为成道不仅是释迦佛个人的成就,更是一个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修道传统,乃至精神传统的开端。

作为开启菩提觉悟信仰的标志,南传佛教则以卫塞月圆日为成道节,名卫塞节(Wesak Day),在有些国家,卫塞节是公共假日(public holiday),若哪一天也成为华人乃至全世界的公共假日就更有意义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