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可以近在心中,也可以远在天边


修学了《佛教的道德观》,观念和心行上都深有体会。对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基础、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佛教道德的价值等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尽管道德有各种定义,但在佛教中,道德就是“善”,善心为首,善行是善心的表现。依人性建立的善是相对的善,依佛性建立的善才是绝对的善。修行的根本,就是要认识自己本自具足的佛性,成就佛果。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道德却一落千丈。人人都在向“钱”看,道德远在天边,无人问津。以至于,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从食品到环境,从教育到医疗,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道德滑坡到没有底线。究其根源,都是人心的问题。人若没有健康的心灵、健全的人格,无论社会怎么提倡道德,道德也只如天边的云彩。像云彩一般的道德,放眼望去,很美,很高大上,却与自己无关。

怎么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修习惭愧二法,建立相对的善,是成为有德之人的基础。“惭”是能认识到生而为人应有的尊严,“愧”是能认识到公共道德对维护社会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建立最基本的道德观。在相对善的基础上,以缘起、无我、空的智慧,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突破以自我中心,打破对“我”的执著;从空性层面认识自己与世间一切众生,乃至天地万物的一体性;以因缘因果的智慧认识生命的本质和生命发展的规律;发菩提心,行菩萨行,成就佛菩萨那样无限慈悲智慧的生命品质,才能达到绝对的善。息灭贪嗔痴,勤修善业,净化心灵,无我利他,善就能成为自己的生命品质。有了善的品质,道德永住于心,无需外界的任何约束,遵守道德就成为了本能行为。

从道德与利益的因果关系来说,道德是成就利益的因,而利益是道德行为的必然结果。道德代表正确的观念、良好的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守道德,就能收获相应的福报,家庭幸福、身心康宁、事业顺利。遵守佛教道德,不仅能够带来现实利益,更能获得究竟利益,解决生命永恒的困惑,开发本自具足的觉悟潜质,让生命得到永恒的福祉;不仅能够得到物质利益,更能收获精神财富,拥有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以善为根本的道德,还能使自他和乐、社会和谐。佛教道德认为,自他双方的利益是统一的,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也是统一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回想过去几十年,自己也做过一些善事。比如,有几次从网上看到某些人身患重病、无钱医治的报道,我就通过各种办法找到对方,献上一份爱心;汶川大地震,我也为地震灾区捐款;还参加过一些爱心QQ群的献爱心活动等等。最近一次善行,是帮助一位白血病患者筹集医疗费。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曾认为自己还算是有善心、有道德的人。学了这一课,我才知道,自己离佛教道德的标准相距甚远。因为我还没有息灭贪嗔痴,还没有慈悲大爱的生命品质。我时常会在利益面前忘记道德,或者以凡夫心做事,遇事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在过去的工作中,遇到自己认为没有好处或者没有意义的工作,就不愿意承担。还曾经以考察调研的名义,报销旅游经费;以实验材料的名义,报销自己的生活用品支出。虽然也不时地对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感到惭愧自责,但看到别人比自己做得更过分,惭愧自责就变成了心安理得。正因为无法接受现实中太多不道德的现象,又无法特立独行地回避现实,我才在迷惑烦恼中提前退休。

学完这一课,我向原单位的科研管理领导提出了申请,请求单位把本可以继续归我使用的一笔不菲的科研经费收回。尽管这笔经费被收回也未必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但至少我的内心获得了一份解脱自在和轻松安宁。因为我已经退休,不再从事专业工作,继续掌管和使用这笔费用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现在,有了佛法智慧的指引,我会精进修学,让善心善行的道德成为自觉的行为,以成就佛菩萨那样无限慈悲智慧的生命品质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关于如理思维

如理思维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如理思维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如理思维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如理思维。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