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培法师: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


尝闻:骊龙颔下有珠焉,雨一切财物,凡有求者,悉皆如意,故名如意宝。其余世间珠玉,虽有宝名,实玩物而已,未足称宝也。佛法中有僧焉,演一切法音,凡有求者,无不离苦得乐,故名僧宝。其外一切人等,虽知佛法,不能如佛而行,未足称宝也。

或问曰:佛法为世间之尊,故名为宝,僧犹常人也,且有不如常人者,何得偕佛法并立而称三宝耶?纵有高上之士,精通佛法,随机设化,满众生愿,而名为宝。其中下缁流,不解佛理,等若哑羊,焉能称宝耶?

答:凡舍俗出家,剃发染衣,具足僧仪者,皆称僧宝。何以故?佛法利生,不但口说,有以身行而作佛事者。如一泛常之僧,不解说法,即以身形能破世人一切烦恼,得清凉自在

夫世人之烦恼者,无非不满其意,如无妻者,见他人娇妻美妾,夫唱妇随,自不如彼,心生热恼。若见僧人,远离妻妾,心常泰然,热恼心息,清凉自得矣。

又如穷夫,见富者,金玉满堂,锦衣盈箱,自不能得,心生热恼。若见僧人,逃名避利,乐道安贫,烦恼心息,清凉自得矣。

又如无子者,见他人子孙昌盛,绕膝承欢,自不能得,心生热恼。若见僧人,抛别子孙,以道相传,延绵不绝,烦恼心息,清凉自得矣。

又如卑贱之人,见豪贵者,禄位高增,威令人民,自不能得,心生热恼。若见僧人,以道自贵,与世无争,烦恼心息,清凉自得矣。

世人之烦恼,多从妻财子禄而来,此四为世人之最好,有一不如,怀恨终生。唯僧人能舍妻财子禄,为求妻财子禄者作一对治,犹如无上清凉散,凡有服者,无不清凉自在也。

即此一端,足堪为宝,况宏扬佛法,植出世善因,得无上菩提者,能不为无上至宝者乎?惜世人不识僧宝,反将醍醐为毒药,奈如何耶?

佛曰:僧为世人之福田。宋仁宗曰: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良有以也。僧伽入中国,二千年来,化热恼而作清凉,舍迷途而登觉岸者,不可以数计。

今人谓僧人曰:当服俗人之服,事俗人之事,否则,不合进化潮流。呜呼悲哉!僧人从来不随流俗,所以能化流俗也。今欲随顺潮流,反为流俗所化矣。何自生颠倒而如此耶?

或问曰:尝问济世者,无衣与之衣,无食与之食,进化事业,满足人心。今之僧者,不耕不织,寄生于人,与世有损而无益,何足为贵哉!

答:益世者,有二:一益身,二益心。益心者贵,益身者贱,所以农工不如仕师也。若以衣食而称益世者,耕田织布之农夫工人,皆为益世之者,世人衣食皆仰给于彼故。而安邦定国之文丞武士,皆为损世之人,寄衣食于人故。岂知人不知物理,所以常起贪瞋之心。

知物理者,常起知足之想。知足者乐,贪瞋者苦。今之言进化者,无非瞋故贪新,愈趋愈苦。若无知足者,感化人心,节制贪欲,世必悖乱,民不聊生,虽有农工,焉能安居乐业哉?如是益心胜于益身大矣!

古之君子谋道不谋食,今之君子谋食不谋道,所以只求衣食进化,不求道理进化也。化学者,虽知猿进化而为人,实不知退化而为猿也。进化退化,非由求得,乃因业感也。人心善,不求进而自进。人心恶,不求退而自退。今人舍道德尚机巧,而求进化,如此求进,不啻杀羽翼而欲高飞,愈进愈退也。

贪者,以为今日之衣食,如是之美丽,住处如是之新鲜,皆由进化而成也。而不知近日人身,如是之小,寿命如是之短,世界如此之恶劣,亦由进化而成也。古之草衣木食,而人民乐以忘忧。今日衣轻食肥,而人民苦不尽言,其何故耶?须知知足之心不可无,进化(贪欲增胜)之心不可有。

是故僧人,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感贪夫之心,起知足之想,保真灵而绵延人道,消恶业而培植善因,其益世之道,孰有过于此哉?

夫今人之思潮,欲造极机巧,极华美之物,以满足人之欲望。斯者,可谓有益于社会,是为特色之国民。其不知所造之物有限,人心之贪无穷,谁不欲富有四海耶?谁不欲贵极一切耶?任尔有极大之神通,造无穷华美之国土,使世间人个个为王,各遂其欲。

若人不知节制贪欲,常存不足之想,安能无并吞之患乎?可知进化之道,是纵人之贪,促世之乱,非但无益于世,害世之甚,莫过于彼。

夫贪求是世界乱原也。知足是治世之良方也。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是故凡夫之心,只可以夺,不可以与。只可以约,不可以纵。所以吾佛大约其心,大夺其心,舍国城妻子,为出苦海之导师。

今人不能约心夺心,出离苦海,而反鄙约心夺心之士为消耗份子,为人民蛀虫。呜呼悲哉!时人不识僧宝,而谓僧宝是消耗份子,是人民蛀虫。而僧宝终是僧宝,而不因彼不知变为消耗份子、人民蛀虫。犹如不识如意珠者,而谓如意珠是瓦砾,是怪物,而如意珠终是如意珠,而不因彼不知变为瓦砾与怪物。

世人不识僧宝,无妨于僧宝也。惟僧者自不知宝。而欲随顺潮流,违背僧宝,更其衣,易其事。如如意珠不雨财务,而雨瓦砾与怪物,则僧宝寿命尽矣!经云:佛如狮王,一切恶兽不敢害,惟狮子身中虫,能食狮子肉。

为僧者,当谨遵佛制,莫随顺俗情,重僧宝之名义,防世人之讥嫌,处处以利生为己任,时时以济世为本怀,庶不愧与佛法并立,同名曰宝。我等为僧者,当自勉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守培法师

守培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守培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守培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守培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