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的迷茫与收获


轮回业果 因缘复始

以苦为先 方知求道

岁月如梭,不复重来。赖佛养生的日子也已经伴随我二十六七春夏,在此当中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有效引导,只是在些相似佛法知见的圈子里打转,周而复始。末学不敢回首,实为可悲。

近几年,虽也曾现过闪电式的觉照及与善缘的接触,但未能很全面地去深入了解与修学,想超脱,可又不知下手处。

通过这次自修和班级交流,末学对三级修学模式,对导师的悲心愿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为自己能够加入三级修学,成为“觉醒之光”的一员,感到无比的庆幸与喜悦。

菩提书院是纯公益性质,只为引导大众寻求解脱,是没有围墙的、导我们走向生命觉醒的心灵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安全,可靠、踏实修学的良好氛围,有智慧的导师为先导,慈悲的辅导员、辅助员法师陪伴,有和乐纯净的一群道友,大家相互扶持,相互提携、相互摄受、相互加持,在没有任何世俗利益,任何是非纷争、平等均同的制度规章下,健康快乐地受食法味、共同成长。

这份福报不是每位出家人都可享有的,所以末学认为我们都应该生起稀有想、难遇想,用心呵护,彼此珍惜。

末学对菩提书院的“共处规则”第二条“见和同解”感触颇深。

三级修学模式是将我们导向智慧,有效避免学佛过程中的偏差。

导师在开学典礼上说,所谓的末法时代,“末”的是人,并非法末。正因为现在的人很容易将法趋于混乱中,才引起法的末相。这点末学过去一直都被误导,也产生了很多错误观念,于法背道而驰的观念行为当中,很消极避世,只在传统的基础上做点相似佛教的事,完全是以小家过日子的生活方式在虚度光阴。

那末学的消极与背道不正是学佛过程中的偏差吗?如果继续消极与片面下去,岂不是更加可怜更加可悲吗?

可见正确知见的重大意义,知见决定方向,决定觉醒与解脱的终究意义,可谓“一解千从”。

佛法和外道最根本的区别不在行持上,而是在于知见。那么末学自问,自己的心行是否安住于正见法益上?还是有违教理、有背因果……是否在为魔道当差?

虽然出家之前,不是因为有信仰,对佛法有认识才选择出家,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教界薰染,良师益友的相互影响,也有了寻找觉醒及希求解脱的心。

禾苗不怕死,只要有种子在,还是可以继续耕种的,而三级修学就是我们的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广阔天地;有慈悲的导师做我们修学的根本依止,又有关键的辅导员团队陪伴,以两套模式为核心,以班级为重心的修学体系,在制度上人人平等,机会均同的良好修学氛围,还愁种子不开花结果吗?

做为二十一世纪的僧人,在知识爆炸、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中,如果不能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掌握、接受正确的知见,不但会导致自己产生严重的信仰误区,更会误导他人,让学佛的人及社会人士对佛教产生误解,非但不能使佛法得到弘扬,还会严重影响正信佛教的形象。

很多过失来源于不正确的知见,末学越想越可怕,越来越不敢去想没有正确知见所带来的后果,更深刻地发觉,自己能够接触到三级修学是百千万劫修来的福报。

一个修道人保有正知正见是多么重要,当今时代诱惑重重,极善极恶,人心不古,人们向道的心也越来越难以正确把握。可想而知,以世俗心态向道,处于求法的混乱时代,更是难以上下。

为什么佛法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得到很好、很广泛的弘扬与传播?

导师说,所谓末法,是正法没有能够在我们出家人身上彰显出来。另外,虽然信息网络极度发达,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佛法。但是,能够真正走在菩提道上的出家人,真正对解脱、对觉醒有信心的出家人并不是很多。虽然要求解脱、要了生死、要开悟,但是因为缺少善知识的引导,所以对这一条路总是不能很清楚地去认清,学着学着就成了知识层次、理论层面,拿来与人三五相说上了,结果法还是法,自己还是自己。

导师的这些分析与解说,让末学不得不敬佩与发心尽行寿依止,因为之前所接触到的都是些浮于水面上的湖畔草,并不能供及滋养。

末学在接触三级修学之前,看到太多的信众为家庭、事业、儿女等事苦恼忧愁,认为自己出家了就幸福一等。如一个人渴了,喝到一杯水,她觉得高兴。一个人三天滴水未进,喝到一杯水,他会感到幸福。现在才知道稍纵即逝的高兴,不叫幸福。而末学就处于这种状态中。

导师对法独特、新颖的解说,让末学尘封已久的心,如得抚慰从此复活。判断一个人的生命轨道,看他寻求什么。寻求错的,一生就会南辕北辙;寻求无常不定的,一生就会曲折重复且徒劳无功。导师的慈悲教导,让末学认识到正确的知见学习及引导,关系到佛法命脉,及正法久住。

而菩提书院,正是应世而生,为法而立。慈悲、智慧具足的导师,通过自己四十多年探索,创办的三级修学两套模式,内容完整,次第清晰,目标明确,为我们开辟了一个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安全,可以安心踏实学习,快速成长的修学平台。

通过正确的方法有效引导大众成就智慧的修行,通过服务大众模式成就慈悲的修行,从而舍凡夫心,成就胜义菩提心圆满无上佛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关于信心道念

信心道念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信心道念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信心道念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信心道念。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