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四)~D 第346经:本经叙述佛以十种三法,为诸比丘说法。


第346经:本经叙述佛以十种三法,为诸比丘说法。

此十种三法分别是:

1、老、病、死——此三法为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意思是说大家都不喜欢此三法,世间有谁愿意衰老、患病乃至死亡呢?尤其是死亡,世间九五成以上的人,都会惧怕死亡,无论他是多么地豪言壮语。佛陀的应世,正是为解决此三个问题而来。

2、贪、恚、痴——此为造成生死流转的三大根本障碍。所谓此三法不断故,不堪能离老、病死。

3、身见、戒取、疑——又名三结,所谓“三结未断,仍是凡夫”;若断三结,便可入证须陀洹果。身见即我见,为根本愚见;戒取见即奉行邪恶教条;疑见即对佛法始终持怀疑态度。

4、不正思惟、习近邪道、懈怠心——不正思惟即不正确的思惟方式,即邪思惟;邪道与正道相对,指修习八正道以外的歪门邪道;懈怠与精勤相对,“懈怠心”着眼于思想意识,即心灰意懒,一个人的表相与心境并不完全等同,比如说有些人做事很认真负责,腿脚勤快,可是在心底下却对前途丧失信心,十分孤独。

5、失念、不正知、乱心——失念又作忘念,指于所缘之境不能明白记忆的精神状态,所谓“精神恍惚”;既失念,自然无正念可言。《成唯识论》卷六:“云何失念?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谓失念者心散乱故。”不正知,即缺乏应有的正知正见;乱心,烦恼之一,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

6、掉、不律仪、不学戒——掉,即掉举,五盖之一,使心高举,指内心躁动不安;不律仪,相当于南传经文中的“不自制”,即六根对六境时,不能自持而生起种种贪欲与瞋恚;不学戒,即不遵守出家比丘戒条,屡有违犯。

7、不信、难教、懈怠——不信即没有正信,对佛法无法产生信仰;难教即性情顽固,不会听从别人的教导;懈怠是散漫成习,懒惰成性,短时间内难有改观。

8、不欲见圣、不欲闻法、常求人短——不欲见圣是不愿意拜会圣者;不欲闻法是不愿意或不喜欢听闻佛法;常求人短是毛病习气,喜欢挑刺揭短,此种人并非于出公道心与利他心,而是纯粹的个人恶习,是十足的小人。

9、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纵然面见了圣者(或修行者),也是傲气十足,对出家人不仅不恭敬,更是恶语相加,视僧人为社会“蛀虫”;戾语(戾即恶义)是指回答时乖戾不顺从,恶言恶语,所谓顽劣有余,虚心不足;习恶知识是喜欢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混迹一处,好事不做,坏事做绝。

10、无惭、无愧、放逸——耻自己之恶,谓之惭;羞于自己善之不足,谓之愧。无惭无愧是根本烦恼之一,极难断除。而贡高我慢之心,皆起源于无惭无愧。正由于无惭无愧,才放纵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我是流氓我怕谁”,自甘堕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们注意到,经中将此十种三法彼此贯穿起来,指出它们其中的内在联系。比如说,由于无惭无愧,便会放逸;因放逸故,就会不恭敬;因不恭敬,就会习恶知识……由于不离贪、恚、痴三毒,故而无法远离老病死。这是从正向来说,是一般人的积业所累。若从反向而方,即断除贪恚痴,方能离开老病死;而若想断除贪恚痴,必须要从断除身见、戒取见、疑三法上入手……以此类推,若想远离不恭敬、戾语、习恶知识,须从断除无惭、无愧、放逸入手。首是老病死,尾是无惭无愧放逸。所谓首尾呼应,断此即断彼,断彼即断此,便是因缘所生法的现实再现。(7月26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