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随喜来对治嫉妒心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发自内心地欢喜,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福德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的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贫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打走她。国王同意了。第二天贫女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随喜功德不可思议,嗔恨心的过患也不可思议。我们要随喜一切,随时随地观察、忆念、随喜他人的善根和福德。我们可以忆念佛的愿力,忆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断证圆满的功德,然后生起欢喜,心里高兴:佛当时发了那么殊胜的愿啊!哈哈!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为了四句正法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那么精进啊!哈哈!发自内心地高兴,进而去忆念佛、菩萨、阿罗汉,以及修行人的功德,在心里生起欢喜。也是一种殊胜的窍诀。若是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但都是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真有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才是真正的随喜。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修行有进步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应该赞叹,应该随喜。但是有的人心里却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现在我们就要通过随喜来对治嫉妒心等烦恼习气。

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过患非常严重。尤其嫉妒金刚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缘起,生生世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已经进入了密乘、金刚乘,应该帮助、利益众生,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你没有直接帮助、利益他们,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与利益,这时你不能不高兴。否则,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说明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更不用说进入密乘了。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只为他人不为自己,这是一种成就的要诀。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处,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时,你已经圆满了,成就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自我,放下了自私,这叫开悟,叫成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一个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迅速的消业障送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地藏忏愿仪轨,是我在寺院一个法师给我的,他拜了很多遍,很管用的,地藏宝忏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拜)一心顶礼..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佛教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绝非我们的肉眼所看到的那样。这一篇嘎玛仁波切的开示,依据佛教的理论详细讲述了人死后最初阶段的生命流转历程,恐怖..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二谛是佛教关于认识和真理标准的重要学说,曾对佛教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二谛,指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它包括真谛和俗谛。真谛指佛教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