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法师:独处静修之宝贵


独处静修之宝贵

人世间最可宝贵之事,莫过于独处静修。

这是我学佛二十年的真切体会,只有离开杂务攀缘,离开人事纠纷,修行才有可能“开始”。

当年,讲学《童蒙止观》的时候,佛学院的师生们无不感慨智者大师“二十五方便”之高不可攀,而那只不过才是“止观禅修”的入门基础。

作为一个繁忙的现代人,当我们连禅修入门的基础都无法做到的时候,种种禅定和种种殊胜三昧,必然遥不可及。我自己也是如此。

那该咋办呢?该如何学佛修行呢?

此时,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如何修行,如何修证佛法,等等,不是你我可以决定的,也不是某个江湖大师可以决定的。那只能听佛说,遵从佛陀的教导。

依据诸大乘经典开示,在不具备禅修基础的时候,在深入三昧之前,主要应当对于经论进行闻思修。同时,不可缺少的是持戒

所谓“持戒”,其基本精神乃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是,善法和善行是无量无边的,好事是永远做不完的。因此,不可以一味地四处去“做好事”,那不是在“行菩萨道”,那是“着相”了,那已经不属于佛法“修行”的范畴,而属于“生死轮回”的范畴了。没错,“世间善法”仍属于“生死轮回”,只不过,下辈子可以轮回得好一点儿而已。

如何才是佛法“修行”的范畴?

四十二章经》云:“世尊成道已,作是思维:离欲寂静,是最为胜。”又云:“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等等。直指远离俗事尘欲,寂静修行,参悟佛理,终至于无所得之自在境地,方才是正法之修行。

关于“专修三昧”之前的入门修行方法,《圆觉经》云:“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现今的人都是“有缘事”的人,包括绝大多数出家人在内,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在家人更不用说了,理不清那几多缘,忙不完那千百事。

太忙是不能修行的,没空且心乱的缘故。对于那些不算忙,也还“有缘事”的人,如我之类,深入“三摩地”暂时还做不到;能做的,就是“随分思察,如我已说”,随分随力地闻思观察佛陀讲说的那些经典。

就这个,也必须要独处静修,才会有几分相应。

据本人多年的体会,念经的时候,心里面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分心”,经文就念不懂了,你是你,它是它,彼此形同陌路。

一般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持续不停的“心念之流”,不由自主地运行着,那就是“行阴”,其内容主要是“俱生我执”,念念认知“自我”,念念分别环境以便维护“我的利益”。有人把它理解为“潜意识”,大致可以;但实际上,它比“潜意识”更加幽深,也更加宽广。“行阴”包含着“潜意识”,但“潜意识”包含不了“行阴”。

假如“行阴”里面都是“念念维护自我”之类的内容,以这样的心境来念经,恐怕不太会懂,或者知之甚浅。如果“行阴”里面能够多些“念念了知经文法义”的内容,也就是用“正思维”和“正念”取代了“我执之念”的话,经文法义自然就明朗了。

是的,像这样念经,必然达于近乎“忘我”之境地。到那时,微妙法义自然流淌于心间,念念契理,念念摧破妄想烦恼,清净心便会逐步显现。

随着“清净心”的显现,平日里的“分别执着之苦”不见了,心境分外轻松安乐,那就是“法喜”。

所谓“法喜”,所谓“禅悦”,都不是外来之物,而是“剥落”妄想之后的“本心显现”。随其“剥落”程度有所不同,念经人也会获得不同程度的相应“悟境”。如天台智者大师读念《法华经》,一念相应,证入“法华三昧”之“方便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显发“初旋陀罗尼”之总持门,获得无尽辩才与智慧,堪为“念经”修行人之楷模。

后世有许多法师和禅师,也是通过“看经”或“读经”悟入的,所谓“阅某某经有省”等等,此类记载颇多,足证禅、教本是一脉,必须双彰双运,而不可分离。

如何才能做到“读经有省悟”?

唯有独处静修当中念经,持之以恒,才会发生此类心法相应的受益。其它修法也是一样,没有“独处静修”,就不会有深入专注之行持。行持不到,怎会获得成就呢?

散乱心当中缺少“智慧”,难以“宁静”,更没有“自在”。要想让自己的“散乱心”转变为“专注心”和“清净心”,并最终显现为自在解脱,必须独处静修。

凡夫心就好比一缸浑水,要想让它澄清,唯有“静置”,其它任何搅动都是徒劳的。修行也是如此,要想获得觉悟和成就,唯有“独处静修”,其它任何造作都是徒劳的。

“独处静修”之可贵,罄竹难书。世人却知之甚少,连许多学佛人都认识不足,总是以种种借口,不肯坚定地为自己争取或创造修行空间。或者,总是随着习气向外攀缘,去搀和那些看似“宏伟”的弘法事业,不知其中往往因果错乱,造业无量。

从没有“造作”出来的佛,“离欲寂静,是最为胜”。所谓“离欲”就是远离造作,也就是不要折腾,更不要放纵习气,而需要适度约束它。

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折腾”,多数人被习气牵着鼻子瞎折腾,整个人类被业力催促着不停折腾,一直把芸芸众生折腾得心海翻滚,烦恼无量,终至于相互忿恨、争夺与残害。这就是苦海无边,尘世之永久特色。

何处是尽头呢?唯有静修。一人静修,一人解脱;众人静修,尘世必将化为净土

独处静修,如是宝贵。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尊胜佛母心咒》教念及功德利益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关于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超然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超然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超然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