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步三禅运用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在运用八步三禅时,容易出现误区,现总结出几点,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二步时出现的误区:

1.班级交流中作为轮值主持人概述法义时,有的同学喜欢大段摘录导师开示,有的则抓不到重点。

原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认为的重点在提炼,总结出来的法义重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

改进建议:

导师说法中的逻辑性和思惟性是很强的。我们在学习每期法义时,也要学习这种逻辑思惟能力,训练和培养这种能力。

具体做法:提炼法义时,根据导师讲的理路来提炼,一段一段、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整理。不加入自己的喜好,要找出法义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为接下来总结法义和观察修做好准备。这就需要平时的训练,而每周修学法义就是很好的训练机会。因为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我们也没有养成这样的思维习惯,所以在学习佛法时,要刻意培养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对我们修学和传播佛法都会大有好处。

2.分享时偏离主题

原因:对法义不熟悉。认为自己已经学懂了,实际上并不知道导师要我掌握什么。

改进建议:

要充分熟悉法义。法义的学习要三遍以上,根据导师讲法的脉络去理解,做到完整、准确、透彻,不跑偏,不把为主干服务的枝叶误当成主干。再用思惟修习题来帮助自己掌握重点,用心行检验来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在观念和心行上都达标了。准备班级分享内容时,检查是否在围绕当期主题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3.理解上出现偏差

原因:一、二步的基础没有打好。

改进建议:

有些同学在修学上出现问题,大多原因,都是前面两步的基础没有做到位,觉得一段段地整理法义太浪费时间。其实最笨的方法就是老实。首先要做到对法义有完整归纳,知道导师讲的目的是什么,才能不在理解上出现偏差。所以要重视前两步在法义学习中的作用,要训练归纳能力,不要怕麻烦。

在第三步出现的误区:

1.总结正见(中心思想)有困难,认为导师讲的都重要,很难取舍。

原因:对法义的熟悉度不够,提炼出来的法义不精炼。

改进建议:

对所学法义要一段段地整理总结,按照章节划分出来,再按照章节提出问题和给出答案。问题合并到一起,就是这期要解决的问题;答案合并到一起,就是中心思想。再通过和辅助材料上的思惟修习题进行对照,检验自己的问题和所获正见是否是本期修学重点。

2.有同学认为事实正见应该是在第四步完成的,第四步才和自己开始联系。

原因:这是把八步骤的第三步“带着问题学习,知道每个章节说明什么问题,经论中又以什么方式说明”和第四步“把经论所说的问题和现实人生相联系”的理解,机械化了。

改进建议:

运用第三步,要结合导师开示《八步骤三种禅修》的视频一起来学习。导师在《八步骤三种禅修》中开示,第三步“对法义的理解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二是现实层面”,“在现实层面去对照、检验并接受。我们学习的所有理论,都要到现实中去反复观察,一一验证。”所以对照、检验的过程,也是要和自己的现实人生相联系的,不是到了第四步才和现实人生相联系。

3.理论正见怎么过渡到事实正见?

原因:不清楚事实正见是什么。

改进建议: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理论正见,什么是事实正见。两者是同一正见,差别在于深度不同。前者是从法义中总结出来的;后者是对照现实后,确认佛法讲的道理是对的,我之前的认识是错的,对佛法心悦诚服。

如果不知道怎么对照现实进行观察,可以根据导师在讲解法义时举的例子去观察,也可以顺着这些例子再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

4.学过的法义,过段时间就忘记了。

原因:没有数数忆念。

改进建议:

(1)做的思惟导图或提纲,要不断熟悉记忆。

(2)还可以在定课之后,给自己一段时间(5分钟、10分钟都可以)回忆学过的法义。能回忆起多少都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可以座下再看。这样很快就能记住所学法义,可以随时思惟这些内容,也能把零碎的时间用来做观察修和安住修,使座上座下更容易打成一片。

(3)还要经常复习学过的内容。

三、在第四步出现的误区:

1.把第三步的事实正见当作是第四步的接受。

原因:不清楚第四步具体怎么做。

改进建议:

第四步的接受是通过观察修来完成的。观察修的内容是:思惟利益和过患,让我知道为什么要做;具体操作方法,让我知道怎么做。接下来安住在正确认识中,使之成为自己的认识。

事实正见只是确认佛法讲的道理是对的,这时只是获得了种子,还没把种子种到自己的心田,正见还是佛陀的、导师的,还不是我的认识。

第四步的操作:要通过思惟,了解接受佛法正见对我有什么利益,不接受对我有什么损失,想清楚之后,重新建立起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进而不断熟悉、重复正确认识,这时的认识已经慢慢成为我三观的一部分。所以第四步是一个转化过程,把佛法的正见转化成我的认识和观念,进而指导我的行为。

导师说宗大师特别了解凡夫心的特征,没有利益的事是不会做的,所以在每修一法前都要先思惟利益和过患。我们反观自己的每一个决定,也都是在经过利益和过患的评估后做出的。而这种利益和过患的评估,有时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有时甚至自己都没觉察。现在要学习佛法,就要刻意地思惟利益和过患,这样做出来的决定才能是正确决定,才有可持续性。

2.在第三步的事实正见之后,直接到第五步的运用,第四步没有做。

原因:误认为第三步的事实正见就是第四步的接受,正见还没有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第五步的运用是没有力量的,也可以说是浮在表面的。

改进建议:

第四步的观察修要踏踏实实做,让佛法正见真正转变成自己的认识和观念。真正把一个问题想清楚,想明白了,执行力才会强。

四、在第五、六步出现的误区:

1.有的同学学到一段话、一个词就急于运用。

原因:落入到具体细节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改进建议:

如果不是完成了前四步之后的运用,往往是点状的运用,也可能是很有感受,但不是在一条心行线路上。学佛是要走觉醒的路,目标和方向感要很明确,不然很容易迷失在一个个点上,而忘记了目标和方向。所以,运用要建立在观念改变的基础上,也就是前四步的完整落实上。要知道导师讲的这段话,在整篇法义中处于什么位置,是为什么服务的,要有宏观意识,这样就不会落入到微观了。

2.学到的正见运用不起来怎么办?

原因:前四步没做好。

改进建议:

要从第一、二步开始检讨,基础学习是否做到位?第三步对法义做到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了吗?第四步的接受是用观察修来接受的吗?看自己在哪里出现了短板,赶紧补起来。

3.只关注负面心理的去除,忘记了正向心理的建立。

原因:对第六步的内涵理解片面。

改进建议:

去掉一种负面的心理,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正向心理,要有意识地去建立、培养、训练、熟悉正向心理。

  五、在第七、八步出现的误区:

1.第七步和第八步是思惟过患和利益。观察修是否到第七步和第八步才完成?

原因:只看到“思惟过患和利益”的文字在第七、八步,并没有理解观察修的内涵。

改进建议:

前四步是观念的改变,五六步是心态的改变,如果这两个没有改变,生命品质怎么改变?所以从第三步开始就有观察修,对照检验佛法的正见是否正确;第四步通过利益和过患的观察修,把佛法的正见转化成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通过第五、六步心态的观修,建立起正向心态;正见和正确心态不断地重复,最后才能转变为生命品质。也就是说,生命品质的改变,是经过第一步到第六步的不断重复才完成的。

以上只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感恩一切因缘成就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关于辅导札记

辅导札记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辅导札记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辅导札记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辅导札记。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