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你如何与财富共舞


在《佛教的财富观》一书中,导师智慧讲解了,作为佛弟子能否追求财富?怎么如法追求财富?是要追求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而精神财富是停留在世俗,还是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功德法财?通过学习,答案一一地呈现出来,使得我们对财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取舍。

佛教一向不主张奢侈,因为太奢侈会败坏心灵、浪费资源;也不认为一定要过贫穷的日子,因为太贫穷,也无法做真正的修行。佛教提倡的,是积累无形的内在财富,这才是快乐之源。

佛教对钱财的态度是中道。为遮止贪婪,很多教义中说金钱如毒蛇;而为了启发利他的修行,也说这是善财,以此鼓励佛教徒上供下施、慈悲济世。总之,钱财本身无害,关键看怎么来,你又是怎么用的,是否对其有执著。

不过通常情况下,钱是惯于伤人的,它的字形透露了这一特殊因缘:“金”字边,加上二人挥刀相争,这就是“钱”。钱伤人,最重要的是伤害人的心灵。有些人有了钱就傲慢起来,不循规蹈矩,让好端端的家庭不和睦,让社会不安定,处处散发贪婪与腐败的气息。当人们善念殆尽、行为失去准则的时候,整个社会就被恶行染污,漏洞百出。所以,佛法常常教诫人们,一定要用智慧和善心来驾驭钱,否则钱的可怕有甚于毒蛇。身体被毒蛇咬了还可以治,但心灵一旦被毒害,可能永远都无法弥补。

最近我身边有一位居士,夫妻俩白手起家做生意,赚有二套房子,每天生意现金流量将近10万,两个儿女读书成绩好、懂事听话,小日子过得很幸福。突然有一天,一个朋友介绍他俩去做金融投资,说不用付出辛苦,每个月就有将近几万现金收入。相比以前,这种赚钱方式太轻松太容易了!她来给我说,我劝她早点退出,这种赚钱方式虽然诱人,但有着致命的杀伤力。但当时她整个人被贪婪蒙蔽,尝到甜头就很难松口,不但没退出,还把自己住房和生意上的周转资金全都投进去了。

结果没过几个月,她就哭着来见我,说现在连住房都拿去抵押,还欠着高利贷,被人追债,日子不知道怎么过了!我只有鼓励她好好学习佛法,有佛法智慧,一切还有希望。通过这件事情,现在的她已经沉稳下来,更庆幸的是,她现在也加入三级修学学习了!

佛教把财富分成“净财”和“毒蛇”两类。所谓毒蛇,是说金钱可能会成为万恶之源;所谓净财,就是清净的财富,即来源正当,通过勤劳、智慧获得的财富。对于净财,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享用,不必有任何后顾之忧。而不净财就如同“毒蛇”放在身边,这种金钱虽然诱人,但有着致命的杀伤力。所以致命,一是人类的贪欲使然,一是没有认识到财富背后隐藏的陷阱。

导师开示:物质财富是外在的,所谓的拥有只是一份使用权或保管权而已,这些身外之物是虚幻不实的,随时可能更换主人,而内在的精神财富才是真正可以依赖的无价之宝。失去物质财富只会使生活受到暂时影响,而一旦失去精神财富,不仅会影响一生,更会殃及后代。所以要培养心灵深处的慈悲和爱心,培养生命内在的信仰与智慧。法财甚于世财,功德法财就是佛法。只有功德法财是人生的固定资产,不会随着死亡而消失,不会随着生命形式转换而失去价值,善的种子还会不断带来丰厚的馈赠,所以法财对人生的意义远远超过有形的钱财。

要认识到物质财富的短暂性,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今天的年轻人是有福的,我们可以享受和平,享受物质带来的便利。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幸福感,就是因为严重缺乏精神财富。想起学佛前,我也没有信仰,也没有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只是盲目地追求物质财富,不知道终点站在哪里?究竟为了什么?精神没有寄托,内心产生无尽的烦恼;人生没有目标,找不到生命的价值。

修学本课后,我认识到功德法财就是佛法,是最究竟的利益,对今生及未来际的生命都会带来无尽的利益和安乐,能提升生命品质。作为出家人的我们,应少欲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唯有这样,才不辜负今生出家修行的目的。妙湛长老一句法语一直鼓励着我:“勿忘世上苦人多”,是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力量!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工作财富

工作财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工作财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工作财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工作财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