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行法师:物见分明镜中影:照见我们的“不变随缘”之性


物见分明镜中影(图源:网络)

客尘不住非是主,尘相八种各可还。

物见分明镜中影,非舒非缩映大千。

楞严经》讲,“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一直常住的才是真正主人,暂住片刻就离去的是客人。尘埃在空气里浮动,而虚空湛然常寂,如如不动。真如自性也是如此。比如,当手掌打开时,能看到打开。手掌合并时,能看到合并。当向左看的时候,头会转到左边。向右看时,头会转到右边。所看到的手掌开合之相就如同“客人”,而视觉能见之性就如同“主人”。向左右转头去看,是为“尘相”,而见性如虚空一样是如如不动的,这就是“空相”。

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转头的这个能动的“肉身”,妄执为真实的“实我”;把看到的“外境”妄执为“我所”,这就是“我执”。执着“内身”和“外境”都是实有的,不能明了万法唯心,这就是“法执”。错把“尘相”认成“空相”,错把“客人”当作“主人”。所以《楞严经》云:“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无始劫以来,皆因遗失了妙明常寂的心性,妄认前六识去缘尘分别影事,轮回于妄身妄境中,自取生死流转。

物见分明镜中影(图源:网络)

《楞严经》讲尘相八种各可还。视觉所见的一切现象可归纳为八类:明、暗;通、塞;同、异;清、浊。明相还于灯光,暗相还于灯灭;通相还于门窗,塞相还于墙壁;异境缘还于分别心,同境还于虚空,浊相还于尘埃,清相还于晴天。这八种尘相,随尘的生灭各有所还,属于生灭法,但不管这些尘相怎么变幻,众生的能见之性还在作用,如如不动。同理,六根里的六精,这些见闻觉知之性都是无还无择的。

凡夫肉眼所能看到的距离,不过在分寸之间。初禅天眼遍视一四天下,毫无障碍;阿罗汉用慧眼能见百亿个阎浮提世界;菩萨的法眼能见百千个大千世界;佛的佛眼可以穷尽微尘数清净佛土,无所不见;以上五种所见的境界,虽范围有广狭不同,但是能见之性,都是周遍十方的,圆明照了。如明境能随缘映现千差万别影像而自身不变。看远方与近处,见性并不用伸缩。看墙内与墙外,见性也没有断续变化。看一座山与一粒米,见性也不需要大小的变化。所以说:物见分明镜中影,非舒非缩映大千。这也正体现了真心不变随缘之性。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