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我究竟为何物(1)


让我们的讲课先告一段落。在过去的几堂课中,或许各位已经有过一些喜悦快乐,或甜美愉悦的体会。有些人可能感到疲倦,有筋疲力怠之感。因此,现在让我们试着专注心神来思忖一下,那个让人体验到这份灵性喜悦的「我」或「自我」,到底为何物。让我们将自己心神贯注于此,而且一块儿来寻求答案。

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自性并不能自外于我们的身体与心灵,独立存在。而在身与心这两者之中,很明显的一点是,身体不能被视为「自我」。而感觉也非所谓的自我,因为在我们一般的观念中,我们会说「我觉得」,仿复真有一位当事人存在,好像有位「感觉者」以及感觉本身。所以感觉不可能是感觉者。我们也不能视知觉为自我,因为当我们说「我感知」时,似乎是有个知觉的行为,以及某位知觉者,所以知觉本身也不是「自我」或那个当事人。

现在,若是给各位一个选择机会,可以将自己的心去交换一颗更为圆满、纯净以及具觉察性的心灵,我想大部分的人似乎会同意这么做。同样地,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也常会有这种不满之感:如果能有机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换一个更完满或更有吸引力的……。而虽然目前的科技尚未能成功地移植人脑,但人类却存在着这种意愿;如果情况可能的话,我们是希望换个脑子的。

这情况所显示的就是,我们一般很自然地看待自己的方式,及「自我感」形成的方式,似乎是存在有一种像是行动者或主体的东西,它能够感知和体验。那么,五蕴就如某种「自我」所拥有之物或「自我」的一部分。

同样,当你感到极度愤怒或嗔恨时,就会有强烈的「我」的感觉:「我在生气。」然后,当你那份恨意和愤怒是直接冲着敌人而去,你觉得自己对他或她有种清晰的了解,而且有相当具体的概念。不过一个人到底是百分之百的坏人或好人,其实全凭你个人的感觉而定。因此,若我们所憎恨的对象,就某方面而言是存在于我的看法中,那我们对那个人所投射的任何观感,也会成为那个真实性的一部分。这表示,我们对自己所憎恶之人的印象,将维持完全负面而毫无转圜余地。但事实并非如此。

所以,对我们最原始、纯真的心性而言,每件事都好像有独立、具体和客观的实体,有其客观的地位──仿佛它是个理所当然的存在,既客观又全然独立。然而,若事物存在的方式,果真如我们所觉察的那样,那事物的本然面目应该是愈寻愈明朗才对。但很明显的情况是,一当我们开始寻索事物真相,它们却都渺无踪迹幽微难寻。

即使以现代物理学的眼光来看,对物质实相本质的理解,目前已发展到一个阶段,不再使用具体物质的概念了;他们无法找出物质的确切身分﹝real identity ﹞。所以,物理界就开始以较全相式﹝holistic﹞的角度来诠释现象界,他们观照的比较是物与物间错综复杂的关联,而非拘泥于个别、具体的事物上。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我们常说的五行为五元运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以此五数于天地间运行不息,称为五行;其为万物化育生成要素与佛教之地、水、火、风四大种,能造说有相通之处。此为..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