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根活佛:远离是非静心修行


西藏的本教就是“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如来所传的教法,也被称为“古象雄佛法”,其历史距今约一万八千年。辉煌鼎盛的古象雄文明就是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古象雄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然而,我们翻阅着西藏的史书,其中却记载着赤松德赞与印度佛教徒灭本教的历史,每次我看到此都能感同身受到当时本教大师们所承受的巨大磨难,灭本教的藏王与印度佛教徒们不仅对于本教加以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摧残了上万人的家,还有伤害到上千人的生命。我曾困惑过,那时赫赫有名的本教大师们都是名不虚传的大德,各个神通广大,他们为何不用神通来加以反击那些灭本教之人呢?直到我读到那些高僧大德们的传记时,才解开了这个疑惑,那是本教大德们在修忍辱,并且不想由此造成更大的灾难而涉及到更加多的无辜者!

随着历史长河的延伸回到现代,我接触到一些堪布、活佛、法王、格西、咒师、法师、居士们,口中滔滔不绝地说着本教的坏话,把假说真,把真说假,可以说是颠倒黑白,是非混淆。我望着这些能言善辩、巧舌利嘴之人,心中只是静静的体会着他们的才能。古时候的本教大德如此,近代的本教大德们也是如此反应---不争不辩不解释。我与八位金刚师父,从来没有写过关于本教与其它宗派之间冲突争端的解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因为我们都是忍辱不辩、寡言不争的修行人。

原中国佛教协会的会长赵朴初先生,在其书中解释老子《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可以理解为:诽谤乱编,说出一万条理由也是远离真谛,巧言令色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才能,忍辱不辩才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那些经常纠结在与其它宗派争辩、诽谤、说三道四之人,皆是被俗事困扰图添烦恼,非修行人所为。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原文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信言不美”之意,诚实的言语,未必悦耳动听,真实可信的言语不华美,此言对我感触甚深;“美言不信”之意,华美的言语不可信,好听的话未必是诚实的言语。我还在佛学院学习之时,看过许多早期本教大师们写的书籍,措辞朴实,文笔简单不雕琢,更无华丽词语,甚至赞美的言语,然而句句切中要害,一语道破,久久回荡让人反思难忘,帮我改变掉坏习气。再看现代的一些堪布、专家、法师等学者,讲法之时滔滔不绝,花言巧语,能言善辩,听者当时是觉得句句在理,但内心深处毫无感动,结果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了。

“善者不辩”的意思,世间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巧言善辩。我们在社会里经常遇到讲信用,遵守承诺,厚道忠诚,孝顺父母,帮助贫穷的善良人,从来不说甜言蜜语、巧言令色的话,然而句句属实;“辩者不善”的意思,巧言善辩的人不善良,言下之意能言善辩的人不一定是好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有种人,常常在人前炫耀自己的孝顺、厚道、忠诚,还有助人的善举,那些人所言未必是实话。

“知者不博”的意思,有真知灼见的人不求知识广博,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因为,聪明的人容易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因此学不到真正的大道理及自然大道。世界上不缺聪明人,但缺少博大学问的人。比如,在本教来说,历代出现过无数的聪明人,但真正学佛修行而成就虹化的大师只有几万人。现实生活中也一样,聪明的人很多,但博大学问的人并不多;“博者不知”的意思,有广博知识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见,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我曾经收有两个弟子,一位是天才的聪明人,一位是厚道而略显笨拙的人,俩人的差距很大,厚道弟子学一年的功课,聪明弟子只用一个月便学会。他们俩人跟我学佛五年,厚道弟子成为本教佛学院的老师,聪明弟子还是没有学问的僧人。人生的学问重在于勤奋,而不在于聪明。

这段《道德经》总体而言,“圣人不私自积藏,他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他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法则是利于众人而不妄加伤害;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众人而不与人争夺。”人生的修行重在于行,而不在于辩。“雍仲本教”就是以人为“本”,将一切有情众生都作为普度的对象,令世人破迷开悟、断障除惑、解今生来世之苦、获得究竟圆满解脱大乘佛法。一切真理与正道,唯有真正用心去实修,方能真正领悟。真正的修行者或有道德者,定会自觉远离高谈阔论的是非之地,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