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足常乐里找到幸福


在知足常乐里找到幸福

什么是幸福?在别人眼里我是个幸福的女人,有一个会挣钱的老公,有个才貌出众的孩子,有自由的时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让自己更好地享受生活,我购物,追求名牌,追求限量款,喜欢的衣服会相同款式、每个颜色各入手一件,无聊时就约朋友吃饭、出国旅游。老公只需要我在孩子身上多操心,其它的事情,任凭我高兴做什么就做什么,在经济上绝对支持。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并没有那么令我感到快乐,反而使我对物质的欲望增加了。再加上孩子一天天长大,进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期,豆蔻年华的孩子不再是听妈妈话的乖宝宝了,她开始有思想,自己要选择理想,我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去年读了女儿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后,我被深深触动了。她写到: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的世界”。我敢肯定每位在座的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世界是五彩的、绚灿的,可事实上你的世界是什么颜色呢?我的童年是灰色的,在我懵懂无知的年纪,大人们就为我订下了“长远计划”,学钢琴就是其中之一。和所有琴童一样,我的生活开始变得简单、机械,每天2小时的练习是我的必修课,假期更是翻倍,旅行对我来说是奢望,我只能趴在窗前羡慕地看着小伙伴们出行。我记得老师曾经问过我:“这么苦,有没有想过放弃?”我只能摇摇头,回答说:“没有权利……”是啊!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肩负着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异常优秀,而这优秀的背后,我们付出的是坚持和努力。

当我看到这段时,内心充满各种混乱,为了孩子的教育,我每天心事重重。我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这篇讲演稿也提醒我不能再这样挥霍金钱和时间了,我要做孩子的榜样。从那刻开始,我想进书院修学的心变得迫切,我积极参与读书会和学佛沙龙,很幸运我在2016年年底入班了。通过学习佛法智慧,依照三级修学的模式,我每天都会对照自己,是否把学到的法义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因为只有体证生命的真相,才能究竟地解除痛苦,得到幸福。

上周四,原本送女儿上学后,我计划去医院陪公公做眼睛手术,可上午6点收到助念工作组的一则公告,有位17岁的师兄往生了,需要有缘师兄前往助念。我想:为往生师兄助念,帮助他找到那束可以永恒相伴的无量光,比起陪公公还要重要,就打电话和先去医院办手续的老公说了这事。让我惊喜的是,他听后就对我说:“不要耽误时间了,你赶紧去助念吧,爸爸的事情有我陪着就可以了,路上注意安全。”当时的我感到无比幸福,家人的支持让我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导师说:幸福其实是一种满足感。你的需求得到满足了,你就会产生幸福。幸福跟我们的需求有关系,当一个人的需求被思想、被理性无限地扩大了之后,事实上是很难满足的。所以我们即便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我们还是不觉得幸福。知足常乐,当我们的心清净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很容易幸福的。从佛法的智慧来看,每个人的内心,既是痛苦的源泉,同时也是快乐的源泉。

修学佛法后,我重新审视并改变了自己。现在的我跟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好,她会找我主动分享,我用佛法的智慧不留痕迹地引导她,简直成了她的智多星。这样的存在感比刷朋友圈强百倍千倍。

家是最好的修行道场,通过法义的学习,我的内心渐渐觉悟,它源源不断地散发出一种喜悦。导师曾引用一首禅诗描述过这种心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内心里没有烦恼,没有混乱,我们就有能力去感受大自然的春花秋月,身边的一切也都会让我们生起喜悦之心。所以,幸福不只取决于外在的物质条件,物质条件只是我们产生幸福的一个辅助因素,幸福的关键因素是我们的心态。心态好的人随时随地都会快乐,心态不好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不断地制造痛苦和烦恼。

我将安住在三级修学里,一步一个脚印地修学佛法,从源头解决痛苦,终有一天,会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

感恩三宝,感恩导师,感恩师兄的陪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