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恩生敬,如何才能更有力量


念恩生敬,意在强化对上师的意乐依止。

现在的社会接受教育太容易了,觉得老师是一种职业,学习就像是“批发知识”的过程,特别是我们在世俗中的教育。这就造就了我们对老师不会有感恩心。

对导师没有感恩心,对导师所说的法也就没有感恩和希求之心。

论中引用了《十法经》和《华严经》中的两个偈子。我读了特别震撼,如理思维后也确实能生起些许感恩心,可是总感觉这个心没有力量,为什么呢?

我思维有些不熟悉的人帮助我之后,我会对人家感恩戴德,反而自己的挚友、家人、父母的好,我却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不会生起感恩心。对导师的法恩也是如此。

想起2009年国庆节,在回山东老家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师兄,之后一直关注导师的微博,2015年9月正式进班,真的是“于久远驰骋生死中寻求我者”。思维自己修学以来身上发生的变化,任何一点智慧的增加,工作、生活中烦恼的减少,这都离不开导师,离不开三级修学模式的施设。那为什么自己的感恩之心没有力量呢?

思维发现,源自内心的麻木,认识不到“苦”、沉溺于现世的利益。就像是之前法义中说的那个被猛虎追掉进井里,挂在摇摇欲坠的枯枝上却还在享受滴下来的蜂蜜的人,深处险境而不自知。

前几年传销很多,有的人被忽悠进去,爸爸妈妈知道后去营救,可是那些人死活不肯走,做着发财的春秋大梦。再看看当下的自己,又何尝不是被贪嗔痴的思想牢笼所困,贪恋眼前的虚幻利益?导师来营救我,我却不肯走。我亦如同三界火宅中的小孩,沉溺于玩具中。导师来营救我,在外面准备了“大白牛车”。导师用心良苦,不断讲佛法的好,讲三宝殊胜、《道次第》的殊胜,而我却麻木到不能认识“大白牛车”的好,对三宝没有生起真切的向往之心。

这种“没有力量”“没有感觉”会有什么过患呢?对导师不能生起感恩心,进而就会对导师说的法没有恭敬心,没有感觉,乃至对三级修学模式产生怀疑。正念的力量没有形成,贪嗔痴的力量就会张扬,劣根性甚至会导致我的谤法行为。即使侥幸,没有造作恶业,也只能是凭着感觉走,这个感觉就是凡夫心的感觉。生命品质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只能随业流转,该下地狱就下地狱。

如何摆脱这种错误?生起感恩心对我有何殊胜利益?摆脱错误的方法就是多闻熏习,不能偷工减料的地方绝对不偷工减料啦。清楚了这种“没有力量”来源于自己平时的不精进,偷工减料。

生起感恩心,会增加我对导师的依止心,对法的恭敬心。同时,会想报答导师的无尽法恩,虽然导师救度我是无所得,无所求。思维导师宏愿,导师践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对照自己,唯有践行、弘扬三级修学和两套模式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菩提书院

菩提书院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菩提书院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菩提书院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菩提书院。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