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罗珠堪布:不但要爱所有人 还要爱所有生命


两夫妇给他说:“把财富送人就能带到下一辈

尽管许多现代人天天应酬交际、日日呼朋唤友,但人心与人心之间却越来越冷漠。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时候人人都说着甜言蜜语,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标。杯盘狼藉、曲终人散之后,很多人却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护,就导致了孤独症。因为害怕没有人帮助,害怕老的时候没有人管,害怕生病的时候没有人关心,这些对未来的焦虑,就导致了抑郁症。

每个人都非常自私。学校培养出来的许多新一代学生,也是人格低下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者。在我们心目中,名、利、财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真正拥有这些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高估了它们的能力。它们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幸福,甚至不能驱散我们内心的孤独与忧虑。如果我们的自私自利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仍然重复着我们的错误,人类的将来将是一片可怕的黑暗。为了幸福,我们必须让自私自利的心态有所节制,否则每个人都没有好日子过!

所有的生命都非常希望拥有幸福,不愿意有任何痛苦。学会尊重别的生命,懂得关爱其他生命,就能让世上多一份祥和、多一份正能量。提升心灵,就要学会关爱其他生命。培养慈悲心与爱心,提高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爱,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环球科学》杂志就提出了几点让人幸福的建议:在生活、工作中,都要适当地把握好尺度;有空的时候,就去当志愿者,做一些利他的事情……

事实的确如此,如果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多去参与慈善,其内心获得的成就感、幸福感、快乐感是无法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也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换取,更超越了所有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很多人经常说,做慈善会有瘾,就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到生活条件很艰苦的偏僻山村去扶贫、支教或做其他义工?就是因为给予能得到幸福。不知道有多少人亲自感受过这种幸福,这种幸福的确是十分可贵的。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当然如果做慈善的人能有一点信仰,那他就更懂得其中的意义了。相信因果的人都知道,今生给予出去的来世肯定会拥有更多。

讲一个小故事: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有两夫妇非常有钱。有一天,他们告诉佣人,把所有的财产都打包,他们要把这些财产带到下一辈子。佣人于是把所有的家当全部打包完毕,又准备了很多牛车、马车,然后问主人:“我已经准备好了,如何把这些东西运到下辈子呢?”两夫妇给他说:“把财富送人,就能带到下一辈子。”

现在很多人做慈善,是让秘书或者下面的人去办,自己并没有亲自参与,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很好。若能自己亲手去做慈善、献爱心,钱多钱少都不重要,在亲自把钱或财物交给真正需要的人手里的时候,自己所感觉到的幸福会让我们觉得花掉的时间是完全值得的。当然,利他的基础是爱心。如果没有爱心,则即使把物质送给需要的人,解决了这些人的困难,也不一定有快乐的感觉。

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层次不同的爱心,但普通人的爱心是非常有局限的。如何把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培养成可以无条件地奉献和付出的人呢?大乘佛教里面,就有培养爱心的方法。培养爱心,并不表示要学大乘佛教。能学大乘佛教当然非常好,但提升自己的心灵与学佛与否没有关系,通过大乘佛教的方法去培养爱心,就一定能拥有不偏不倚、真实无伪的爱心。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

关于藏传法师

藏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藏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藏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藏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