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人想获得快乐、升官发财,也离不开利他的菩提心


如果想灭除三界轮回的百千万种痛苦,遣除有情众生的种种不安乐,自己享受百般快乐,那千万千万不要舍弃菩提心

在甲曹杰、布顿大师、根桑秋札的讲义中,都将这一颂与三士道相对应。第一句是讲中士道,也就是说,声闻缘觉希望自己灭除三界轮回的各种痛苦,获得圆满断尽人无我的寂灭果位(阿罗汉果或缘觉果);第二句是讲大士道,大乘种性的菩萨为了利益众生、遣除他们相续中的一切痛苦而希求佛果;第三句是讲小士道,即寻求今生来世的人天快乐,是一种自我享受福报自私自利的发心

不管小士道、中士道还是大士道,每个众生都有希求,大士道是为了众生得到解脱,中士道是为了自己的寂灭安乐,小士道只是想自己获得快乐,无论哪一种人,都不能舍弃菩提心,否则的话,你的愿望是实现不了的。我们既然发了菩提心,平时不管接触什么人,自己以前受过什么样的教育,都应该在行为上表现出大乘行人的善良,这个很重要。

三士道的人都不能离开菩提心。佛陀在经中说:“诸比丘,纵遇命难也不能舍弃菩提心。”上师如意宝以前也讲过:“大家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舍弃三宝、不诽谤三宝;修行一定要坚定不移,不能遇到违缘困难就马上动摇;即使遭遇生命危险也不舍弃菩提心。”一再地强调这三个教言。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求自己的安乐、求别人的安乐,还是求究竟的解脱,都不能舍弃菩提心。如果没有菩提心,不要说佛果、阿罗汉果,就连现世中的快乐也很难真正获得。为什么呢?如果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即生中你跟任何人都合不来,还会造各种各样的恶业。因此,即便是世间的为人处事,也需要菩提心、需要利他的心,有了这个心,什么事情都好办。

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从自身做起,应该有个比较明显的修证外相。什么样的修证外相呢?应将自己当作一盏灯,灯有两种作用,一是不断地产生后面的相续,第一刹那产生第二刹那、第二刹那产生第三刹那……,自身不断地产生光明,照亮自己;二是能遣除周围的黑暗。所以,我们每个人发了菩提心以后,就应该像一盏灯,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身边的人,不管是家庭、单位、国家,甚至全世界,你的力量有多大,就应该把菩提心的光散发得有多广,依靠菩提心的光和热,真正去利益有缘众生。

有些道友这样想:我现在好好地修持,不接触任何人,等得到一地菩萨的果位以后,才开始发菩提心,“上班”做利益众生的事。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但也可以对周围的人起到帮助的作用。从自身的角度而言,如果你是个大乘佛教徒,应该对家庭、对单位尽职尽责,与寺院或佛教团体的关系一定要和睦。否则,自认为是佛教徒,结果对谁都不理,跟谁都格格不入,那你的相续中是否有菩提心也不好说。所以,发了菩提心的人,首先应该对他人起到一种好的影响、好的作用,这样一来,你才有说服力,才有度化众生的能力。

因此,我非常希望所有的佛教徒能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平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努力,不然的话,每个人只是自私自利地想自己成就、自己修行,甚至与家人的关系都搞得特别紧张,单位同事、亲朋好友与你相处也特别麻烦,那佛法怎么样弘扬?出家人虽然没有真正的家庭,但实际上,寺院就是你的家,同行道友就是你的家人,与道友接触的时候,自己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这样,你的菩提心光才可以散发出来,否则,谁都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想弘扬佛教恐怕相当困难。

要知道,佛教并不是口头上说得好听,而一定要让别人通过你的言行感受到一种关爱、一种慈悲。作为一个居士,如果你发了菩提心,就不能整天和家人吵吵打打,经常争执不息。有些佛教徒的家庭特别可怜,有时连一般人的家庭都不如,这样是不合理的,既然有因缘成为一家人,就应该珍惜彼此的缘分。以前上师如意宝去美国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一种基督教的家庭教育,在一个月当中,一家人专门会请牧师来到家中,对大大小小的人以宗教的教义进行教化,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以后,他们的家庭特别和睦。这就是宗教在家庭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很多法师没有弘扬如何将佛教融入生活、融入工作,但这并不代表佛教没有这个能力。实际上,佛教可以与任何地方、任何民族、任何文化相结合,而且一旦结合,一定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佛教就像万能药一样,配在牛奶里可以,配在水里可以,配在甘露里也可以。虽然佛教是印度本土的宗教,但来到藏地后,根据藏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传到汉地时,又与汉地的习惯和风土人情相适应,从而使人们获得利益,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我认为菩提心确实不能与社会相脱离。

一说到菩提心,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所谓的菩提心就是一种关爱、一种爱心。如果这种爱心在家庭、工作、寺院、团体、整个世界,再说大一点,乃至无量的世界中都遍布它的光芒,就能令所有的众生获得温暖。

所以,我们作为弘扬佛法的人,应该在不同的众生面前,将佛教的特色体现出来。如果没有这样,只是嘴里说“我要发菩提心”,但跟人接触时却没有用上,那是不行的。如果真的有了菩提心,哪怕去商店买东西、坐公交车,不管在什么场合中,对身边的人或非人,包括草地上的可怜众生,都可以散发爱的光芒。当然,能否真正运用,就看个人的修行如何了。所谓的修行好,并不是闭着眼睛坐很长时间,而是将佛法的道理付诸实践,真正运用到实际行动当中,这才是名副其实的修行人。所以,我们应将佛法的道理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平时的所作所为尽量以佛法的精神来摄持,如此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佛法的伟大。

总之,世间人想获得快乐、升官发财,修行人想获得成就,不管你想怎么样,都离不开利他的菩提心。〖想要摧毁自己在三有中的千万痛苦、想要遣除其他一切有情的所有不幸、想要使自他群生普享百千快乐的人恒时也不要舍弃菩提心,因为依靠它必定能实现这些目标。〗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关于其他文章

其他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其他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其他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