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我找到了


希迁和尚10多岁就到曹溪,拜六祖慧能大师为师。不久六祖即将入灭,希迁问:您入灭后,弟子依靠谁呢?寻思去!六祖回答。

此后,希迁日日深思、打坐参禅,有位长老见了,觉得奇怪,问道:怎么你老是沉思、打坐呢?师父入灭前曾吩咐我要寻思去啊!

长老笑道:师父是告诉你,在青原山有一位师兄,名'行思',要你参访师兄去!

于是希迁到了青原山,行思见希迁前来,问道:从哪里来?

从曹溪来!这一句话很要紧,等于是告诉行思说:我从师父那里来,你便是我的师兄。

你得什么来?行思又问。

未到曹溪也未失!希迁答。

既未得到什么,又何须到曹溪白走一趟呢?

但是,假如未至曹溪,又怎能知道自己未曾失去什么呢?

这是一则充满禅机的公案,如今提起还引人深思。记得几年前,台北公共汽车的车壁上曾经贴有一则广告,上写我找到了!这么一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呢?

首先,我想应该是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呢?在佛教中凡被称为真理的,都必须具备有三种条件:第一,普遍如是;第二,本来如是;第三,必然如是。

举个例子说,我会死,你也会死,人人都会死,古今中外的人有生都会有死,所以生死无常,合于普遍如是、本来如是、必然如是,因为生死无常就是世间的真理。就佛教因果论来说,什么因就招什么果,也是如此。因果遍于一切事理,因果便是真理。再如,为什么要吃饭呢?因为肚子饿。为什么要睡觉呢?因为疲倦。吃饭的结果,是饱了;睡觉的结果,是恢复精神了。连这最平常的吃饭、睡觉都在因果中,由此可见因果的普遍性、本来性、必然性。

佛教里的真理究竟是什么呢?

比如业感。人生之所以生生不息、轮回不休,乃是由于起惑、造业、受报的结果。人之所以有荣华富贵与贫贱困顿之差,也都是由于受到自业牵制的结果。并非什么神明所能赐与及主宰,真正能掌握命运的完全是我们自己。业的价值便是自己的行为决定一切。业的意义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谁也改变不了。释迦牟尼佛当初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所彻悟的宇宙人生真理,便是觉悟了生命的轮回,体证了生命随业在流转、维系生命的力量是业力

比如因缘佛陀悟道,悟了什么道呢?是觉悟了宇宙人生,一切都在因缘、缘起当中。宇宙中的万法都仗缘而生起,一切法不能独自存在,有其一定相互存在的关系。我们生存世间,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要感谢因缘。譬如每餐所吃的饭来自于商人贩卖的米,商人贩卖的米又来自于农夫的耕种,农夫所播下禾苗种则需依赖阳光、空气、雨水、肥料……如此等等因缘的集合,才能成长!从这一粒小小的米中就包含了那么多人的血汗辛劳、那么多种的因缘条件,可知来之不易,难道我们不应为此而感谢吗?我们要搭车,要有司机的驾驶;要看电视,要有演艺人员的表演……宇宙之间事事物物皆是由因缘才能相互依存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值得我们铭谢再三!但是,因缘观不是知识论辩的范围之内,因缘必须要从修证中才能真正地体验,才能真正地了悟。

比如空性。一提到空,人们就会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还是有,有什么呢?有空的观念!

其次,我想应该找到大我的人生。光是为了自己,光是为了个人的物质生活庸庸碌碌地穿衣吃饭,如同衣架饭桶一样的人生就太没有意义了!所以要找到大我的人生,把我们的生命和一切众生相应成为一个共同的生命;把我们的生命扩大到世间之上,到处都有我们的生命,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到处都是我们的人生。我们若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篱拆除,则那光明朗朗的世界就能展现在眼前--男女老少无所差别,你与我与他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我们生命的本体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来临也只死了肉体,死不了永恒的真我。

当衣服破了,可换套新的衣服;身体坏了,同样可换个新的色身。这道理虽然相同,但当我搬家时,由于业力的不同,因而有住体面的高楼大厦与微贱的茅舍矮屋之差。唯生命的价值是不二不异。

懂了以上的道理,就能感到人生前途的无限光明,就能对未来的生命生起无穷的希望。这便是学佛给我们的真正受益。我们若能进一步追寻到佛法的真理,则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绿色杨柳无非如来法身,潺潺流水、鸟啼莺叫皆是如来说法。此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是也。从前的禅师们有些闻打铁而开悟,有些见花落花开而见道,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我自己!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什么?我找到了本来面目!

佛光菜根谭

关闭六根之贼,禁足妄想之心;

正观三毒魔军,清净身口意业;

了悟五蕴非有,不受烦恼缠缚;

如是实践之人,方为有道圣者。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问:阿弥陀佛!弟子的功课是早课《地藏经》或地藏菩萨圣号,晚课持大悲咒,在《大悲心陀罗尼经》里边说到:至心称念我之名字,亦应专念我本师阿弥陀如来,然后即当诵此陀罗..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