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礼教?


第一百七十句: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夫礼教之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日用而不知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五十《袁子正书》。


讲述治国要以仁义礼制为根本,因为仁义礼制可以提起人的羞耻心、恭敬心、礼让之心,把人从心上教好,让人从心里不愿意作恶。人从心里不愿意去作恶,自然也不会有恶的行为。

而法令刑罚是治理的枝末,它只是惩罚人的行为,并没有改变人的内心,甚至使人的内心与人起对立,甚至是为了避免法律的制裁,想方设法逃避法律的制裁,还认为是自己的聪明智慧。

当然,这不意味着法令刑罚就不重要了,没有根本,就不能够长久建立;没有枝叶,也不能稳定建设。也就是说,缺少了仁义礼制,道就树立不起来;但是没有法令刑罚的枝末,也是不完美的,有个别屡教不改的人,需要有刑罚的威慑。

怎样实现礼教?后边这句话指出了重点:“夫礼教之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日用而不知也”。要兴起礼义道德的教化,必须领导者率先垂范,要实行仁义,带头做到恭敬谦让,才能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迁善改过。这同样是讲领导者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

现在很多企业推行《弟子规》,学习传统文化,有的学得很成功,有的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本原因在哪里?凡是学得成功的企业,全都是一把手,也就是董事长、总经理率先学习,先把《弟子规》做到了。这种上行下效的作用特别明显。

教育不是让底下的人去做,领导者和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孔子教育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全都落实在生活之中了,让人心悦诚服。孔老夫子的弟子三千多人,七十二位贤人跟着孔老夫子,不离不弃。孔老夫子没有钱财、没有地位,为什么这些弟子要跟着他?因为他把自己所说的全都做到了,这是礼仪制度能否得以有效实行的关键所在。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