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二浅释(18)


   “诸不善根”。因为众生贪、悭、嫉妒,所以所做的事情,都不是好事,成就不善根。不善根就是恶根。“诸佛以方便力”。诸佛用方便权巧的力量。“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本来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如果一开始,就叫众生成佛,那一切众生都不会相信。所以十方诸佛,都是先说小乘法,引导一切众生,由小而大。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假如他自己说已经得到阿罗汉果。“辟支佛”已经得到辟支佛果了。“不闻不知”。也不曾听这个唯一佛乘的真实妙法,也不知道“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他也不知道诸佛如来是为了教化菩萨而成佛果。


   此非佛弟子”。这一种人不是菩萨。“非阿罗汉”。不是声闻乘。“非辟支佛”。也不是缘觉。为什么他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因为他既然得了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就一定会相信我所说的这个妙法,其根性一定是很深厚的。如果他不信呢?他就没证得阿罗汉果,没证得辟支佛果,也没证得权乘的菩萨果,他只是增上慢的种族。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这一些比丘、比丘尼,他们说自己已证得阿罗汉果。“是最后身”。这个报身也是最后一个报身,以后不再受后有。“究竟涅槃”。说他们已经得到究竟涅槃,常乐我净了。


   “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不再向上发愿求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这一类人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贡高我慢,增上慢的人。“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假设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再不相信这《妙法莲华经的话,是没有道理的。


   “除佛灭度后”。除非在佛灭度之后。“现前无佛”。现在没有佛。“所以者何”。是什么原因呢?“佛灭度后”。在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像《妙法莲华经这一种经。“受持读诵解义者”。能受持、能读诵、能明白这种道理者。“是人难得”。不容易找到能讲解《妙法莲华经的人,因为没有人明白,所以众生不相信。


   “若遇余佛”。或者遇见他方世界的佛。“于此法中”。对《妙法莲华经中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得决了”。他们就可以明白了解。“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你们这一切声闻等众,和菩萨等众,应该专一其心的信解受持。“受持佛语”。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如来,言无虚妄”。诸佛所说的话,没有假的,都是真实不虚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没有其他的三乘法,唯一的只有这个佛乘,所以你们切不要生出怀疑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尔时世尊”。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世尊。“欲重宣此义”。想把这一种意思重说一遍。“而说偈言”。而说憩颂。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佛刚要讲《法华经时,会中有五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皆退席。为什么?因为他们有增上慢,或者就是狐疑不信。

不自见其过  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他们也不明白自己的过错、毛病,乃因戒德不充足、有缺憾,而又紧守护着自己的毛病。“瑕疵”即毛病。凡是受了戒的人必定要持戒。不管是菩萨戒、八关斋戒,或沙弥十戒,必要持戒精严。否则,就像水瓶有一个窟窿,总是装不满,总是有漏。“护惜其瑕疵”。瑕疵本是玉石上的缺憾,或者有一边颜色太深了,或有其他不圆美处。此处是指人的品德上有毛病,戒德有缺漏。

   “众中之糟糠”。他们像舂米之后,遗弃的残糠。亦可以说是人造酒之后所剩下来的酒糟,已经没有用处。那么,他们为什么离去呢?乃因“佛威德故去”。因为自己德行不足,待不住,故要退席。


  《转载声明》:本平台赞成并遵循微信公众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平台部分推送文章可能因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而未能事先与原作者联系取得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经核实后,我们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谢谢!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宁玛大圆满传承

宁玛大圆满传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宁玛大圆满传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宁玛大圆满传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宁玛大圆满传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