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生博士讲佛医 | 正念养生的原理和机制模型


作者介绍

张海生博士

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等博士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学习家传中医、禅修近30年,《闭目养神》,《佛医养生秘诀》、《佛医心法概要》作者。

正念养生的原理和机制模型

近来正念养生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的临床研究,有关正念产生积极改变的潜在机制和如何工作的机理同样非常重要,有关正念养生过程运作机制的测试理论以及阐明正念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变化和转化的,是着眼于正念本身的构建,而不是正念减压研究或其他正念干预的理论,这种机制在现代心理学和行为医学中逐渐变得更加突出。有研究认为正念工作的三个组成包括:意图、觉察和态度,然后引进一个行为的目标机制,“再认知”(reperceiving),讨论“感悟”(指正念的转化效果)的重要性及四个可能的机制。 

01

意图

正念养生的三原理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注意:有目的地、当下的、非评判的,即“带有目的”或者是意图、注意、“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或者是态度,基于这三原理我们可以推断出正念可能会如何工作的。意图、注意和态度都不是独立的过程或阶段,它们是单一循环过程的三个方面的交织,是同时发生的,正念是这种每时每刻的过程。

正如Kabat Zinn博士所述:“你的意图决定了你的可能性,他们时刻提醒你为什么你现在先要做这件事情?我曾经认为正念禅修是如此强大,只要你做,你就会看到成长和变化,但是时间教会了我,某种个人愿景也是必要的。这种个人的愿景或意图,往往是动态和不断发展的。”在夏皮罗的研究报告中,显示了冥想练习中意愿的作用,在研究中探索了正念冥想者的意图,发现随着冥想的继续,他们的意图会不断转变,从自我调控到自我探索,最后到自我解放。此外研究发现,成果和意向相关,那些目标是自我调解和压力管理的人实现了自我调解,那些目标是自我探索的人实现了自我探索,那些目标是自我解放的人朝着自我解放和公益服务发展。这些研究结果与我们的意图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定义是一致的。这使得他们能够随着练习、意识和洞察的深入而改变和发展。

02

觉察

正念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觉察,在正念练习的背景下,觉察涉及到观察个人的时时的、内部和外部的体验的运作,这就是胡塞尔所指“回到事情本身”,也就是说暂停所有形式的对体验的阐释而觉察体验本身。在这样的方式中,人们学习每时每刻去觉察意识的内容。格式塔治疗法强调当下意识,其创始人弗里茨·皮尔斯称,“觉察本身是有治疗作用的”,这种觉察的重要性在认知行为疗法中也能看到,正念的核心,便是去觉察的练习,此外明确觉察背后的动机依然是至关重要的,意识到以下的意愿对于实践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比如:“但愿我将慈悲、好奇与开放带入觉察,但愿我的觉察充满···”。随着这些有方向的练习,人们慢慢开始对每个练习都感兴趣,并且允许体验来了又去(比如不受控制的感受等)。

通过有意识地将“耐心、同理、非用力”的态度带入觉察的练习,人们发展出不再一味追求快乐体验或者排斥痛苦体验这样一种能力。实际上如果没有将这些核心的品质带入觉察练习的话,很容易造成对内在体验的评判或自责。   

推荐阅

对人体最有害的情绪

念头,是怎样影响身体健康的?

你口中的“活在当下”,很可能是一句空话

喝茶养生参照表,别再喝错了!

三伏天喝什么都不如喝它,一杯胜过无数药,错过等一年!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华佛医

中华佛医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华佛医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华佛医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华佛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