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佛经三藏十二部的精华,如果能领悟,真是无上的福报


《心经》浅释(一)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此处为什么不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重在用,侧重在寻声救苦,“观自在”,重在定,祂的体,如体有用,所以观音菩萨在这里称为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行深般若”就是以甚深的智慧到达彼岸,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当下,观自在之后所觉悟到的佛性,那个佛性就是般若体,就是如来体性。

我们在经典的引导下也回光返照,观下自在。从早上出家门到现在,你眼前经历过多少景象,听到过多少种声音,我们坐在这里,我说话的声音,敲打着你的耳膜,这一切都犹如尘埃,犹如过客,就是你的观,如明镜高悬,祂本自存在,不动不摇。

你回光返照,听到我讲话的声音在改变,意思也变,但是你能够听得到的,那个明明了了的是本自存在的。投胎之前在,死亡之后也在。所以说先天地而有,非父母而生,不随万法异,不着世事迁,这个能观的如来性,就是般若。

“观”字很重要。下面的字都是解释祂的。我们回向文中有“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众生沉溺在什么地方?沉溺在光影色尘之中,沉溺在生灭,沉溺在境界,沉溺在我们的外在的世界,沉溺在内在的烦恼。通过观可以超越生命的轮回苦海,通过观能够到达解脱彼岸。

即使现在听到我讲的话,迷迷糊糊,眼也睁不开,脑子也转不动了。那你现在就停在脑子也转不动的状态,你就观着它,谁在打瞌睡?那个就叫观,就是那个观,可以到彼岸。它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前面讲观,下面就靠能观的性,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我们生命,乃至整个世界就是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的。如果组成的这几大元素都能照见是显而无自性的,如空花水月,如泡沫一般,那因此所产生的喜怒哀乐不就是空的吗?所以度一切苦厄。

《心经》到这里如果明白了,就可以结束了,这就是佛经三藏十二部的精华。

如法观修,《心经》的力量才得以彰显

DA SHENG WU TAI SHAN

《心经》的威德力非常大,当你开始思维观修,力量会慢慢展现出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每一句都是一个境界,在修行上,一个境界比一个境界高,一个境界超越一个境界。

我们不明白道理的时候,色法就是色法,跟自己没关系,色需要依靠一切因缘显现,它当体即空。缘起的东西,本身是性空,我们就简称它缘起性空。因为一切显现都是空无自性的,它显现的有,只是妙有,实际上是了不可得。

色法依因缘而显现,而因缘是无常的,所以你可以超越它。经文中有“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在观音菩萨灵感启示录里也有故事印证,有人在狱中至诚念诵佛菩萨名号,结果枷锁自行脱落。


梁武帝的师父宝志禅师,曾经被拘禁时,也曾分身多处,或在市肆,或登景阳之山。当时禅师事迹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这就是他已经达到了照见五蕴皆空的境界。

依法修行就可以超越色法的束缚,色不异空就是色不异佛性,这个空就是我们当体的佛性,一切色法都是你的佛性的显现,但空的概念不要理解成“没有”的空,那就落在顽空,哪怕就是电波,像琴弦在震荡,它没有实体,但是业力还存在。顽空是没有生命的空,这叫断灭法。也不能落在常,有人常说,此生为人,死后下世还会投生为人,他不承认有因果。断灭的见和常见都是地狱的果报。

佛陀用心良苦,为我们开显这么复杂的问题,就是要把我们从三界六道的火宅牢狱中解救出来,这是佛陀的悲愿,我们应勤加实践,如法观修。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那一世,他舍身饲虎,义无反顾

重温那年|传喜法师2015年弘法大事记

【清凉福城】华夏文明的沉淀

【清凉福城】请问师父,得证菩提的清净心是何心?

让心灵更有力量

甘露醍醐 | 被批评时,能否保持情绪不被波动?

扫码关注我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