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乃毁一切戒之根本,请认清过患


本文来源:顺言顺语

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

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

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

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1

开篇语

现代社会物质高度发展,人们喜欢把自己弄成醉醺醺的寻找短暂刺激,他们在餐桌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几乎每个人都推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按中国历史来推算,第一个造酒的人也不是杜康,而是夏朝的仪狄。《战国策》中记载,仪狄受天帝之女的命令,发明了酿酒。他把酒献给大禹,大禹饮后觉得味道甘美,但却下令禁止造酒,他忧虑地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此话不幸而言中,他的孙子太康,便因酒而亡国。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桀也好酒,据说他曾蓄酒为池,大得可以划船,夏桀因纵酒暴虐,民怨鼎沸,终被商汤击败而亡国。殷商的纣王,也是以糟为山、以酒为池,烂醉狂欢,终弄得国破家亡。所以,“周革殷命”以后,周公便发布禁酒令:如有群饮,于法当斩。

在历史长河中,因酒亡国的现象屡见不鲜,在酒的面前,许多君王更是丑态百出,甚至因此而丧命。譬如东晋孝武帝醉酒后,被自己的妃子闷死;北齐文宣帝喝醉酒后,杀了爱妃,命人把她的大腿骨做成琵琶……上至帝王将相如此,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因饮酒而导致的悲剧,更是不计其数。

 

2

佛法开示

酒戒是佛教极为重视的戒律,从五戒,乃至大乘菩萨戒,无不戒酒;即使是南传佛教的比丘,可能不戒肉食,但必定戒酒,因为酒可说是摧毁一切戒之根本。

酒的过失很多,酒为毒水,乱人心智。有偈曰:“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佛门五戒何严禁饮酒?因为喝醉酒以后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乱性,并容易做出很多不好的事情,如杀盗淫妄等。在《圣欢喜经》中,佛说:“谷酒、酒粉是放逸的来源,有三十五种过患”。以下为大家介绍主要的十种:

(1)资财散失:饮酒上瘾后,把财物都用来买酒,最后往往倾家荡产,弄到拆屋当柴烧的地步,并且酒后神智不清,把家弄得乌七八糟,如厕所一样。 

(2)众病之门:饮酒会使肝胆、眼睛、血液、胃等新增疾病,旧病恶化,导致服药、开刀都不起作用。饮酒后容易在骑马、爬坡时摔死,这些醉酒人横死的地方,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地。 

(3)生起斗诤:醉酒后,人品会由贤良转恶毒,对怨敌说不该说的话,对母亲、姐妹也会谈论不净话题,所造下的绮语罪业多如高山,包括与父母、挚友争吵打斗、互相砍杀。饮一次酒,可能会造下一生追悔莫及的事。 

(4)睹无义:即以不善为友,而趋入不善行。 

(5)恶名远扬:出家人饮酒,会招致包括天人的耻笑,护法不予护持,他人不相恭敬。在家人饮酒,人品会退失,先前他人还会来询问家庭等大事,但此时再无人来相问了。

(6)智慧渐寡:醉酒后,虽自以为没有过失,但别人都看到了他的过失,其心中忆念无意义的事,口中吐词含糊不清,即使是通达五明的智者,讲、辩、著都已无能为力。以前曾说的话都已忘记,成功的计划会变成失败的计划。 

(7)已得即失:由于智慧福报减少的缘故,所应得到的财物会得不到,已得到的马上失去,最后大多在饥饿中死去。 

(8)泄露秘密:饮酒的人,口中把不住关,把应当保密的都说出来了,把不应让怨敌听的话都说了出来,且会在公众场合裸露身体,毫无廉耻。

(9)业际颠倒:不饮酒时不说妄语,饮酒后开始作说妄语等不善行,以前的善业荒废,所作事业虎头蛇尾,不能成功。

(10)能力减弱:原先精力旺盛,但饮酒后精力耗散,像在三叉路口徘徊的乞丐一般,脚不能承载身体,手拿不起碗,成为了一个没有能力的小孩子。

酒能麻醉人的心智、酒能损害人的健康、酒能令人丧德败行。科学已经证明,饮酒能引生各种疾病,损害身体,所以讲究卫生,珍惜前途的人,都自律戒酒,更何况佛弟子呢?学佛,就该把握自己的心志,行善断恶;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良好品格。

推荐阅

内心丰盈,才是幸福的源泉

修行,其实是在和死亡赛跑!

肝好不好,看你的手就知道了!

打坐时,人体竟发生了“核聚变”!

春天必吃的12大黄金菜,一种菜调一种病

自古流传下来的“长寿菜”!这个春天一定不能错过!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中华佛医

中华佛医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中华佛医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中华佛医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中华佛医。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