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你有没有在无量佛前种下过善根?


顶礼圣者文殊师利!

《大智度论》云:“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可见能与般若结上善缘,这也极为难得。

《般若赞》云:“无可言思般若度,不生不灭虚空体,各别自证智行境,三世佛母我敬礼。”

就像孩子源于母亲一样,所有圣者的根本因就是般若佛母,也即佛、菩萨、声闻、缘觉皆依般若空性而生。十七部母子般若,或所有般若的精华就是《般若摄颂》。

除了小乘根机或对空性法门有邪见者之外,大乘根机或前世串习过空性的人,对般若都会生起欢喜心。而实执太强则很难度化。

对空性法门不排斥 •

说明这个人在无量佛前

种下过众多善根。

实在说,能接受空性法门的人非常了不起。《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可见,听到空性法门不惊恐畏惧的人少之又少,也即很多人都会害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听到空性法门之后,如果心中不但没有排斥的想法,而且还觉得万法皆空的道理非常殊胜,那就说明这个人在无量佛前种下过众多善根。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植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相反,若没有在无量佛前种下善根,自然就会生起惊怖之心。

如果你没有学这样的般若法门,能不能成就呢?非常困难。

虽然我们作的善法和功德有许许多多利益,但是真正要断除轮回实执的根本,这个种子要毁坏,肯定需要般若智慧金刚。

如果没有祂,我们相续中的三有种子就会不断复苏,一旦因缘成熟就会迅速生长。所以,有缘闻受空性法门的道友,应该生起发自内心的欢喜心。

宋朝有个姓朱的人,他平时很傲慢,也不信佛教。

有一次路过寺院的时候,佛印禅师正在讲《金刚经》,他在旁边听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颂。之后他萌生修学之心,但一直没时间真实修持。

后来他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中云游到一个地方,当时他进入一间厨房,里面有五个人正在喝汤,他也准备去喝。但有个人劝他说:你是听过佛法的人,不能喝这个汤,听了这话他就没有喝。

醒来之后,因为这个梦很特殊,他心里有点不安,于是就到外面去散步。在散步的时候,正好进入梦中显现的地方,于是他沿着梦里经过的路向前走。经过一条小街之后,他见到了梦中的房子,于是他便进入那间厨房。这时一只母狗正好生了六只小狗,其中一只已经死了。

他一下子醒悟过来,知道若不是听受《金刚经》这一个偈子,自己肯定已经堕入旁生当中。从此之后,他对《金刚经》(也称《般若三百颂》)生起极大的信心,有生之年一直修持。

到89岁那年,他把所有朋友全部召集起来说:我要离开世间。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后来他说:“八十九年朱公,两手劈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

说完此偈后他便虹化而去,故汉传佛教中也有虹身成就。可见仅凭听闻般若的功德,也可免堕恶趣。

 有空性的见解 • 才能成就


当年阿底峡尊者在藏地时,有两位行为如法、戒律清净的比丘来亲近他,刚开始尊者为他们宣说有关律仪与人无我方面的教言,他们也有很大的兴趣。

但当尊者讲解般若波罗蜜多的究竟观点时,他们却不敢再听下去,最后捂着耳朵恐惧地离开了。

阿底峡尊者很感叹地说:光是戒律清净和行为如法也不能成佛,要想成佛就一定要有摧毁一切实执的空性见解,也即需要智慧波罗蜜多。

由此可见,光是在行为上受持、口念佛号、表面做点善事,也不可能断除相续中的实执种子;因为这必须依靠般若的金刚智慧才能无余拔除,否则很难摆脱轮回。

而想拥有闻受般若的好机缘,也要依赖宿世植下的福报。若无福报,其他因缘再怎么样聚集,也不可能听闻到这样殊胜的空性法门。

前世因缘好的人 • 也许会顿悟


在汉传佛教中,以前《般若摄颂》并未得到广弘。虽然宋朝时法贤译师已由梵译汉,名为《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但根据史料来看,好像并没有人讲,也未留下注疏。但在藏传佛教中,《般若摄颂》却弘扬得非常广,很多教派的寺院都在学习。

在藏文中,《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其精华要义就是《般若摄颂》,当然再简略就是《心经》。可见,学习本经非常有必要。

通过此次学习《般若摄颂》,我想很多人都有可能开悟,因为前世因缘好一点的,通过读诵《般若经》即可开悟。

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像阿琼堪布,他在17岁就读了一遍《大般若》(指《广般若》),当读至“以幻对幻起执著”一句时,便对般若的深义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在一个冬天中,入定时便安住于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出定时则始终处于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在遣除人我执与法我执后,他对空性法门的定解也越来越深,从此之后对世间万法都断除了贪执。

而我们要读《大般若》,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时间,恐怕对大多数道友来讲,这还是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读读《般若摄颂》,看能不能从中找到你最喜欢的词句来顿然开悟?对有因缘的人来讲,的确也有这个可能。

其实,此经函在哪里存在,这个地方就成了经堂,谁身上带有,这个人的身体就成了佛塔,所以大家一定要随身携带《般若摄颂》。

若身上有《般若摄颂》,那别人向你磕头也不用害怕,有多少人磕头都可以,根本不用跑来跑去。

以前一座寺院中,住有一位老活佛,他很害怕别人对他磕头。有一次我们去磕头,他说:“不要磕头、不要磕头。”

最后所有人全部都磕,他说:“快快快,那个经书拿来。”但侍者的动作很慢,在那儿找啊找,等经书放在他前面时,我们全都磕完了。

正因为般若的功德非常大,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在接近涅槃时,对阿难尊者说:“即使你把我所讲的法全都忘失了,般若的只言片语也绝不能忘,当以对如来知恩报恩之心,受持此般若、切莫失毁。这一点理应铭记于心!

▻▻▻

扫码关注我们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金界花雨

金界花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金界花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金界花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金界花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