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勇的梦中花园


福建·厦门

摄影|王燕玲

3月14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

30位志工再次到阿勇家

进行第二次清扫

要将这里变成阿勇的“梦中花园”

有了上次的经验

这次分工更合理明确

室内室外两条动线

做足个人卫生防护的志工

有条不紊地开始清扫

因为不舍 所以用心

摄影|王燕玲

走进小里间右侧的房间,光线瞬间暗下来,几乎看不清眼前的物品。志工黄德欣(下图)奋力铲除房门口的垃圾,清出一点站立的空间。

摄影|王燕玲

黄德欣头上、脸上渗满汗珠。第一次参加清扫活动后,回家洗了三次头发,女儿不解地问:“爸爸,你的头怎么还有一股酸臭味?”虽然环境不堪忍受,黄德欣还是珍惜能付出的机会。

摄影|王燕玲

黄德欣有感而发:“这也是给志工机会,让我们走进不一样的环境,去适应它,改善它。我们要突破曾经没有经历过的生活,突破以前做不到的事。尽量给他创造一个比较适合居住的环境。” 

摄影|王燕玲

志工江采晔(上图)是一名医生,多次前来关怀阿勇,帮他量血压,叮咛少抽烟、多做深呼吸。她认为把专注力放在做的事情上,想着让房间赶快变干净,就会觉得相对好点,不会觉得臭。

摄影|王燕玲

房间的门狭窄,要把笨重的柜子搬出去并不容易。志工一遍又一遍地尝试,找到最佳的角度,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终于把柜子抬到户外。

摄影|黄德欣

一张1.5米宽的床几乎占据了整个卧室、梳妆台和大衣柜都蒙上了厚厚的污垢,已看不清原本的颜色。床上用品布满油垢、汗垢和尘垢,很多衣服被横七竖八地放在床上。

熏得发黄的墙壁长了许多黑色的霉斑;墙面部分脱落,露出里层的泥土和砖块。由于窗户长期关闭,卧室内充满着浓烈的臭味。

摄影|王燕玲

一只不知道死了多久的大猫躯壳,被清理出来,接着又发现两只猫和两只大老鼠的躯壳,社工曾女士赶紧进行消毒。 

因为用心  成就专业

摄影|王燕玲

一个多小时后,三个房间的物品总算清理完毕。共清出二大卡车的垃圾,由社区请搬家公司协助运走。

摄影|王燕玲

物品清出后,每个房间都经过志工多次的扫、铲、抠、洗四步曲。有的登上人字梯,用扫帚清理天花板上的蜘蛛网,大大小小的蜘蛛四处逃散;有的耐心地清洗窗户,连窗户的凹槽部分也洗得一尘不染;有的不断清理客厅门口,保证进出通道清洁和干燥,大家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摄影|王燕玲

两次清洗地板都堪称大工程。由于地板多年没刷洗,黑乎乎的污垢实在太厚,似乎已经渗进地砖里。志工蹲着,先用铲子铲出污垢,再泡上洗衣粉,用钢丝球来回不停地擦,一层一层地清洗。

摄影|王燕玲

渐渐地,露出了少许地砖的红色,直至颜色越来越红艳。志工蹲得脚酸了,小憩一会儿又继续清洗。

摄影|陈建秀

终于,地板露出了本来的面貌,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豪华”的瓷砖,看得出这房子当年被精心装修过。

摄影|王燕玲

每个房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渗水,志工寻找源头,爬上屋顶一探究竟。屋顶上还有不少猫粪,铲除后,再查找渗水点。

摄影|王燕玲

室外,另一组志工用环保酵素、洗衣粉等,耐心地清洗阿勇要保留的物品,洗好后集中晾晒。

摄影|王燕玲  陈建秀

富有年代感的“公鸡碗”、花瓶等瓷器,被志工洗得锃亮锃亮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布满尘垢和蜘蛛丝的博古架经清洗后,也显得精致而古朴。

志工欧惠卿同时也是街道办工作人员,三四年前她来过阿勇家,还没到门口,臭味就扑鼻而来,那个画面一直留在她的心里。第一次清扫时,她不敢走进去,因为记忆中那是个一般人无法忍受的地方,也成了她心里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摄影|王燕玲

第二次清扫,欧惠卿终于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不停地清理、清洗。她深有感触道:”今天如果不走进去,不跨出这一步,那个画面将永远停留在我心里,所以我要勇敢地走进去,给自己鼓劲儿。” 

旧貌换新颜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