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骄?(一)


《孝经•诸侯章第三》是讲述诸侯的孝道。诸侯贵居民人之上,富有一国,容易滋生傲慢和奢泰之风。因此,应该时时刻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节约费用、谨守法度,这样才能够保全国家,使百姓安和。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骄”是骄慢的意思。居上位而不恤其下,身居高位,但是不体恤下属,不体恤民人,就是骄。“危”,《说文》解释为“危,在高而惧也。”是高高在上而感觉到恐惧、畏惧的意思。


“满而不溢”,“满”是充实的意思。“溢”是奢泰为“溢”。意思是说,诸侯处在万民之上,而不骄慢,即便身居高位,也没有倾覆的危险。节约费用,谨守法度,那么即使财富充足,也不会奢侈滥用。



众所周知,“骄”人人都有,特别是富贵之人,更容易骄慢。有钱人看到没钱人便心生骄傲;做大官的看不起做小官的。但如果做小官的人一心为百姓,他就是君子;而做大官的如果鱼肉百姓、以权谋私也是小人。


现在人常说“值得骄傲”,这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孔子说:“富而无骄”。《孝经》中讲“在上不骄”。《尚书》中讲:“满招损,谦受益”。《易经》中有六十四卦,惟有“谦卦”,六爻皆吉。因此,对人骄傲,并以此为乐的人,不值一提。


在《成唯识论·卷六》中说,“云何为骄”?什么才叫做骄?下面下了定义:“于自盛事,深生染着,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自己的长处或自己擅长之事,心生执着,从而陶醉骄傲。骄能够障碍谦卑,生长染污不净之法,都是骄的危害。


教育中总结了八种让人产生骄傲的原因:

第一是盛壮骄,因为自己的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而骄傲。这在动物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例如《动物世界》中,很多动物,如狮子、老虎等,都是以体力、暴力称王称霸一方。


第二是种姓交,因为种姓、人种血缘优越而骄傲。例如有人出生,就生在贵族种姓的家庭,这就是骄傲的本钱。种姓在古印度是一种地位阶级的象征,古印度的阶级界限非常分明。


地位从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个阶级界限分明,不能逾越。虽然现代社会比起古代社会文明进步很多,但是种姓,肤色、性别所造成的等级,在世界各国仍然还存在,且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也存在。例如同样是美国公民,白种人在黑人面前就显得高人一等。


第三是富骄,因为财物富裕充足而骄傲。古往今来,很多人为实现富骄梦,不择手段去掠取财富。孔子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富而不骄,这种修养本来不容易做到,但是比起贫而无怨还是容易一些,


所以说“易”。很多人财富多、地位高了,反而更平易近人,这就是“富而无骄”,然而想要做到并不容易,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贫戒怨,富戒骄”的古训。


第四是聪明骄,因为自己聪明贤惠而骄傲。人没有知识的时候,就迷惑颠倒、愚痴、不明事理。掌握了一些学问,又骄傲自满,这叫聪明骄。聪明和智慧是不同的,智慧是本自具足,越有智慧的人越谦虚,不会骄慢。


第五是色骄,因为容貌端正而骄傲。人长得漂亮,身材好,自然会产生骄傲,这也在所难免。


第六是寿命骄,因为寿命长而骄傲,长寿,健康成了骄傲的资本。


第七,行善骄,因为行善修德而骄傲。行善做好事,帮助他人,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因此而骄傲,甚至在行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起了名利之心,结果就把好事变成了坏事,违背了初衷。


第八种,叫自在娇,因为事情顺心,心情自在而骄傲。例如说学圣贤教诲的人都有心想事成,事事顺遂,吉祥如意的体会。因为修行有一点感受而骄傲,也会适得其反。


这里所说的八种骄只是概括而言,骄慢带来的实质是痛苦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弟子规》也提醒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如果只是学习些许圣贤典章名句,但是没有力行在自己的修身上,反而恃才傲物,这是错误的。


越是有道德学问的人越谦虚。如果学得越多越傲慢、目无父母尊长,所得的学问就背道而驰了。这种学问不是圣贤学问,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世智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智慧是性德本具,因此有一句话说:“好学近乎智。”正是通过好学,向圣人学习,向经典学习,把我们自性中的智慧引发出来。这说明智慧是先天本自具足,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后天的学习有助于人把蒙蔽智慧的障碍去掉,使得本自具足的智慧得以显发,智慧显发之后,自然就会保持谦虚恭敬。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