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与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出自《群书治要》卷九《孝经》。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从这里生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爱,而仁爱之心必须要有一个根才能够长养出来,中国人的伟大之处就是找到了仁爱之心的根本:对父母的孝。把对父母的孝心向上提升,就会关爱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人,就是《论语》上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一个人仁爱之心的培养要从“亲亲”入手,从亲爱父母做起,把亲爱之心推而广之,来关爱百姓,关爱人民,然后再把这种关爱人民的爱心、仁心推而广之,扩大到关爱万事万物之上。古人说为人必先自孝悌始也。人之根本是仁心,要宣扬仁慈博爱,使大家都有爱心,而爱的原点就是孝心。

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在这里说:“你坐下,我现在告诉你,我们的身体以至于毛发、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惜,不敢使之毁坏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奉行道义,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进而光耀父母,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

中国人讲孝,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让父母衣食无忧,吃饱喝足,还要养父母之心,免去父母的牵挂。《论语》中记载,孟武伯来问孝,孔老夫子回答了一句话:“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的内心时刻牵挂着儿女,如果做儿女的能够照顾好、保护好自己,能够无论何时都让父母放心,就能免去父母很多牵挂。“身有伤,贻亲忧”,如果我们生活起居不正常,生活方式不健康,让自己的身体受伤,会让父母担忧。所以我们要按照自然节律来饮食起居,这也是行孝。

《礼记》中记载着一个乐正子春的故事,他是曾子的弟子,他在下堂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自己的脚,过了段时间脚好了,但是他还是面有愁容、闷闷不乐。他的学生看到后问:“老师,您的脚伤已经好很长时间了,为什么还面带愁容?没有喜悦的颜色?乐正子春说:“我听曾子说过,父母生我们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完完整整的身体,我们要把这个身体完完整整地保护好,这才是孝。

一个真正的孝子是“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他每走一步路、每说一句话都不敢忘记父母。孝子每走一步路都不敢忘记父母,所以有大路可走,他就不会走邪僻的小径;有船可乘,就不会冒险涉水过河,他不愿意以自己的身体去做冒险的事情。他每说一句话都不能忘记父母,就不会口出恶言,因为出口伤人,别人也会恶语相向,你骂别人的父母,别人也会回骂你,这样会辱没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弟子规》上所说的德有伤,贻亲羞。

所以,不伤害自己的身心,不辱没父母,修养自身,使自己能够立于礼,能够奉行道义,这样的人才是把孝尽到了圆满。可想而知,这样的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很谨慎,不会让父母蒙羞。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这句话意思是:“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通过侍奉君主来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是成就自己的德业。《诗经・大雅》说:‘要常常怀念祖先的恩德,述修他们的德行。’”可见孝道是有三个层次,侍奉双亲、侍奉君主、终于立身。

2018年3月10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讲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实这个思想与孝经中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思想是一脉相承。

借鉴《孝经》中的思想,可以使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在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中有机地统一起来。践行孝道能培养人的感恩心、恭敬心、仁爱心、责任心,就能够严修私德,处理好家庭和私人交往领域中的种种伦理关系。而将这种善心扩而广之、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可移孝作忠,成为一种公德。

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讲,就是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把孝道尽圆满,必须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里的“行道”其实就是习总书记所强调的“明大德”的境界,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


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治国理政,顺应了自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古人所讲的“道”。因此,明大德就是古人所讲的顺应天道、以道德仁义为是。通过孝道的培养,把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完美统一起来,当今领导干部政德修养提供有效的路径。





欢迎转发点赞
▼关注查看更多文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关于刘余莉

刘余莉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刘余莉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刘余莉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刘余莉。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