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修行,修的就是这颗心,心调柔了,一切就完美了,心清净了,周围无一不是菩萨。一念苦,一念乐,一念得,一念失,胡思乱想,心乱如麻,欲望太多,是我们烦恼痛苦的根源,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没有谁能主宰你的情绪,要做自己的主人,做个智慧的主人,知足、宽厚、仁爱、快乐、无忧。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这世间经过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或忧伤于心底,或相忘于云烟,相逢一笑,相别祝福。那些相遇的对对错错,不必要瞪大眼珠子挑剔,生命本来就是一种承载,更是一种惜缘,世间事物,唯有感恩

世事难以预料,遇事无须太执,谁都是赤条条地来,无牵挂地去,又何必纠结于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随性、随心而为,不急不躁,不悲不欢,不咸不淡。

天地间,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你以什么样的目光看世界,世界就以什么样的目光看待你。世间有许多事,往往是因为自己的心态而改变的。只要改变一下自己,便会有很多快乐。当无法改变环境时,不妨改变一下自己,也许会拥有另一番风景。

求万世之荣,不如免一事之辱,邀千人之欢,不如释一人之怒。凡事都留个余地,因为人是人,人不是神,不免有错处,可以原谅的地方,就要原谅。

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能够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能够借用别人的优点,是慧。清醒,坦诚是做人之必须,聪明,智慧是做事之必须。

生活里谁伤害了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能够尽快化解自己的愤怒。或者原谅,或者忘记,或者沉默。心本自静,何需外求。修行在心,不贪不嗔。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最坚强的坚强是什么都不在乎。人生一辈子,有时想想,还真是除了生死,什么都是闲事。没有一样是你带来的,也没有一样是你能带走的,来这世上颠一回,一切的拥有只不过是借来的,总有一天必须连本带利还回去。不如一切随心,一切随缘。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一切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开心轻松,过好每一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恭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赞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南方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三世如来同赞..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关于修行

修行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修行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修行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