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上无事,身上无病,世上好光景


《小窗幽记》中说道:

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便是笙歌。

人一辈子,忙乎到最后,都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和逍遥,不是拥有富贵权势,而是身体没病,心里没事。

无病一身轻

俗话说:“无病一身轻。”生过一场大病的人都有体会。

一个人正当壮年的时候,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恣意挥洒着生命力,但是一旦步入老年,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才明白“身上没病”是真正的幸福。

古人还有一句文雅的话,“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表达的是同样一个意思。东山再起的资本是身体得行,经得起折腾。

所以你要记住:

“有啥也别有病”,健康才是宝,其它都是身外之物。

健康是一种淡泊的生活方式

亦舒有句名言:

我的归宿就是健康与才干。所以,不要让将来的你,讨厌现在只顾努力但透支健康的你。

唐代诗人罗隐有一句诗:“得即高歌失即休。”

人生有失意,有得意。

得意的时候,朋友多,应酬多,饭局多。人生得意须尽欢,灯红酒绿,觥筹交错,哪有心思顾及到什么健康的生活方式,于是我们有可以享受的物质,却没了享受的能力。

这时候你才能明白:健康是生活的本钱。

无事是贵人

心上无事,就是心无挂碍。

宋代法演禅师有一首诗:

但得心闲到处闲,莫拘城市与溪山。

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

活得累的人,心里装着不喜欢的事;更累的人,是今天装了明天的事;还有些无可救药的人,装了好多不该装的事。

所以“心上无事”指的不是把一切都不放在心上的那种没心没肺,而是指心不被生活中的琐事征服,在忙忙碌碌中还能保持心态平和,心灵自由,实际就是心无挂碍的意思。

心里无事是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

悠闲不是懒惰,而是从容不迫,若有所思,不因生活忙碌而迷了心神,忘记了品尝生活的真味,把握生活的真谛。

林语堂说:

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心上无事,就是过好当下

古人云:“心中无事一床宽。”

唐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曾经劝人要做到心中无事,认为这样才能生活得心情舒畅,轻松自然。他有一首诗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只要我们的内心不为外境所动,保持一种达观乐天的心态,则一切荣辱、是非、得失都不能左右我们,心里的世界是无限宽广的。

心中无事其实就是沉静下来的心态,是从容的生活态度

过去的事无法挽回,后悔遗憾都没有用;将来事情无法预测和把握,过早地为未来作各种谋划也难以随顺人愿。只有把握好当下的生活,你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因此,当你不再为过去或将来的事去唉声叹气和饮食无味的时候,你才能心无杂念,从而过得舒心开怀。

一个人的一生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烦恼,绝对一帆风顺的人生是没有的。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如婚恋失意、丧亲之痛、怀才不遇、生离死别等等各种人生的磨难。这些令人烦心的事经常会让人难以开怀。

不要妄求,不为那些不切实际的愿望而放心不下;活在当下,不为过去的事后悔,不为将来的事焦虑;遇到别人中伤,学会忍辱宽容,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

请记住:真正的幸福是身上没病,心上没事,世上有好光景!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说一些众生不喜欢施舍,劝他施舍,舍了能得种种的福田。我们这道友在这,每天我们这道友,你怎么样行布施,你怎么样施舍?我想每天大家都读经吧,都在学律,都在听课,你把..

每天起来,建议大家都能诵一部《普门品》,比较短。十分钟左右。很多人怕没空。其实中国有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诵经这个时间不会耽误你一天的工作量,甚至会让你工作更..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1、读了佛经没用上,依然还放在心上,把一切法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当凡夫,不放在心上你就是菩萨,菩萨跟凡夫差别在此地。佛怎么样?佛根本没有起心动念,这就太高明了。..

经常听到某某师兄谈论,自己的多么多么不听话,忤逆父母,着实让人头痛~!当前社会如此,不孝父母的、不养父母的,甚至于长大之后父母仅有的财产完全夺去,把父母赶走,有!这些..

若是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是不会用,菩提就变成烦恼。心平百难散,意定万事吉。这是至理名言,万物由心生,由心导。心平气和,没有暴戾之气,灾难自然就会远离;意念坚定..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成就..

浅谈“禅定”初修——唐安古寺居士学修心得篇吕军涉足佛教的人,一听到“禅定”总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总以为那是别人的事,自己没那个天份。今天,我们来一起揭开神秘..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