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七)


法华经原文与白话七

化城喻品第七

原典: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成,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

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末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译文:

释迦牟尼佛告诉诸比丘说:在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注:表示时间的数量单位,意为无数)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胜的如来,具足佛的十号之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时的国名叫好城,劫名叫大相。诸位比丘:此佛自从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以来,已经有极其久远的年代了。譬如有人将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国土,磨成的写字用的墨汁,如此经过东方一千个国土时,洒下一点如微尘大小的墨汁。再过一千个国土,又洒下一点墨汁。按照这样的方式,洒尽所有的墨汁。如此说来,你们认为这国土多不多呢?即使算术师或算术师的弟子们,他们能算到尽头得知其数吗?

诸比丘回答说:不可能,世尊。佛接著又说:诸比丘,如果把此人经过的国土,包括洒上墨点的和没有洒上墨点的,都全部再磨为微粒之尘,一尘算作一劫,那么,此佛自从灭并以来所经过的劫数,要比这个劫数多出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由于我具足如来特有的知见之力,所以,在我看来,如此久远的劫数也如同今日一样,并不长久。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译文: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复述其义,便诵偈道:

原典:

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

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

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

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

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

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

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

复尽末为尘,一尘为一劫。

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

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

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

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

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

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译文:

我想起在过去世无量无边劫的时候,有位福、慧具足的佛,名叫大通智胜。假如有人竭尽全力将此大千世界所有国土全都磨成墨汁,然后过一千个国土,洒一点墨汁。如此,将所有的墨汁全部洒完,一点墨汁即一千个国土。再这所有的国土包括点上墨汁的和未点上墨汁的,全都磨成微尘,一尘算作一劫。大通智胜如来灭度以来所经过的劫数比此劫数还多。我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融无碍的智慧,悉知大通智胜佛及声闻、菩萨久远劫前的灭度如同今日灭度一样。诸位比丘,你们应当知道,佛的智慧是极尽微妙,绝对纯净,所向无碍的,它可以通达无量数劫。

原典: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加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座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诸比丘说:大通智胜佛寿命长达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本来,该佛在端坐菩提道场,破除一切魔军的扰乱之后,即可获得无上圣智,但他那时却尚未成就佛道,佛法也未出现于前。如此经过一小劫,以至十小劫,大通智胜佛始终结跏趺坐,身心不动,但佛法依然未能出现于前。这时,忉利天上的天人在菩提树下为佛铺设了一由旬高的师子座,佛将于此座上获得无上圣智。就在大通智胜佛刚坐到此师子座上时,诸位梵天王撒下各色天花,散落于佛座四周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阵阵香风吹去了萎谢的花朵,新的天花又纷纷而下。如此持续不断达十小劫,以鲜花供养于佛。甚至一直到该佛灭度,他们还是照常地散下天花。与此同时,四在天王等诸天神常击天鼓,其余诸天神常鸣天乐,他们以此方式供养于佛,长达十小劫,一直到该佛灭度也是如此。诸比丘,大通智胜佛经过了十个小劫,佛法才出现于前,他才最终证得无上圣智。

原典: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译文:

大通智胜佛未出家修道之时,有十六个儿子。第一位儿子名叫智积。每个儿子各有其种种奇异的珍玩之具。他们听说父亲已证得无上圣智,于是都放弃了自己的珍宝,前往佛呆的地方。这些儿子的母亲依依不舍,她们流著泪,一同为儿子们送行。他们的祖父即当时的国王与一百名大臣及亿万人民前呼后拥地来到佛的道场,以便亲近大通智胜如来,并供养、恭敬、尊重、赞颂这位如来世尊。他们到达佛的住地之后。全都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并绕佛三匝,以示敬礼,然后,看著世尊,用偈语赞颂佛说:

原典: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

于无量亿劫,尔乃得成佛

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

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

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

其心常惔怕,未曾有散乱,

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

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

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

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

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

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

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

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

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

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译文:

世尊啊,您是世间最有威德的圣者,为了救度十方受苦受难的众生,您不惜于无量亿劫之中坚苦修行,终于证果成佛。您从前所发的一切誓愿,如今皆已圆满实现,这真是太好了!太吉祥了!世尊啊,您真是稀有难得,您一坐就是十小劫,而身体和手足仍寂然安住不动。您的心远离一切颠倒梦想,没有一点污染的尘垢,您是那么的淡泊宁静,从未有过一丝散乱。您已得到了永恒的圆觉,安住于清净纯洁的圣法之中。今天,我们看您安安稳稳地成就了佛道,使我们都得到了很大益处,所以我们怀著万分激动的心情庆祝这一盛事。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总是处在各种苦恼之中,我们如同盲人一样在黑暗中苦苦挣扎,没有指引我们前进的导师。所以,我们既不认识脱离苦难的道路,也不知道如何求得解脱,避免这无边无尽的生死轮回。在漫漫长夜之中,我们昏昏噩地造下了许多罪业,从而不断增加了转生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的可能性,不断地减损著进入天神行列的希望。在恶道之中颠倒沉沦的众生,被无明业障遮盖了智慧的双眼,他们从昏暗走向昏暗,从愚昧走向愚昧,永远连佛的名字都听不到。如今,我佛得到了至高无上、安稳清净的佛道,我们和一切天人大众如同黑暗中看到了明灯,为了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我们全都叩首致礼,一心一意地皈依于您这位无上的世尊。

原典: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译文:

十六位王子以偈语赞颂完大通智胜佛之后,便劝请佛为他们讲经说法,他们异口同声说道:世尊啊!请您为我们演说无上妙法,令我们一切众生都得到安稳。请您怜悯并饶益一切天众和人民吧!接著,他们又以偈颂形式说道:

原典: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

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

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

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

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

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

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

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

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

译文:

世尊啊!您是无与伦比的大圣雄,您以百种福德自我庄严,相貌殊妙,威仪无缺,您所得到的智慧是至高无上的。愿佛为世间一切众生说出微妙之法,使我们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众生都能速离苦海,早登觉岸。现在,就请佛分别开示,令我们也得到这种无上的智慧。如果我们能够证得佛果,其他一切六道众生也就同样证得佛果。世尊,您知道众生内心深处所想念的是什么,您也知道众生所行之道,您还知道众生智慧力的大小以及他们的欲望、乐趣、所修之福和前世所行之业。世尊啊!您对众生的一切都了若指掌,现在就请您为我们转无上之妙法轮吧!

原典: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译文:

释迦牟尼佛对参加法会的诸位比丘继续说道:那时,大通智胜佛获得无上圣智,从而证果成佛,十方之内各有五百万亿佛国世界顿时发生了六种震动。在这些佛国之内,那些日月亮光所不能照到的幽暗之处,都同时现出光明。在这些地方的众生也都各得相见,所以,他们都这样惊讶地说:这里忽然从什么地方来了这么多众生?另外,在这些国土的范围内,诸天的宫殿乃至梵天的宫殿皆产生了六种震动,光明普照整个世界,亮度胜过了日月之光。

这时,东方有五百万亿国土中的梵天宫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胜过通常的光好多倍。所有的梵天王都这样想:今天宫殿中的这种光明过去从未有过,是何因缘能出现如此的瑞相呢?于是,所有的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访,共同议论此事。此时,他们当中有一位梵天王,名叫救一切,他为所有的梵天大众说出一首偈语:

原典: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

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

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而此大光明、遍照于十方。

译文:

我们宫殿之中的这种光明过去从未有过,这到底是什么因缘,我们应当共同寻求这光明的来源。依我推测,这也许是某一位大德圣人出世了,或者是有佛出现于世,因而才有如此的光明,照遍了整个十方世界

原典: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译文:

释迦牟尼佛接著说:那时,东方五百万亿国土中所有的梵天王随身带著他们各自的宫殿,又用衣服盛满了天花,一共到西方去,推究探寻这种光明的来源。他们在遥远的西方看见大通智胜如来正坐在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许多天神、龙王、乾闼婆、紧那罗,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佛学经典

佛学经典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学经典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学经典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学经典。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