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服饰海青


海,表示广大。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

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

海青着身,就代表了佛弟子的形象,这些知识和规矩咱得懂。

一、海青的诞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的衣冠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服饰之一。僧人的日常服饰海青,在华夏大地应运而生。

由于气候、国情等种种因素,原本的三衣不再适用,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出现了传统“袈裟”搭配汉式“海青”的规制。

海青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

二、海青的独特

海青其形,好似海鸟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最为主要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通常腰圆袖阔,圆领方襟,采用交领右衽(斜襟)汉服型制。腰身、下摆、袖口比其他的衣裳要肥大许多,因此海青通常也称大袍。辞源有载“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

李白诗歌有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广袖翩翩如海鸟,香十海鸟归来。所以僧衣有海青之名。

海青颜色,以青黑色为主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现今之海青颜色主要有两种:

一为黑色,乃一般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

一为黄色,为一寺之方丈、首座、法师等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著。居士的海青以黑色、咖啡色为宜。

海青中的佛教元素

海青,虽脱胎于汉服,但融入了许多佛教元素。海青的领子,是由三片布缝制而成的,这样的领子称之为三宝领。

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缝有五十三行蓝色的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与汉服的广袖不同在于,海青的袖口是缝合起来的。

海青表法,接引众生

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其取意为,海,浩瀚如海,能容万物。青,取之于蓝而盛于蓝,鞭策修道者精进。

在佛教中,海青还有一定的表法意。广大的袖袍,是接引众生的意思;海青的海表示广大,穿起袍来,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故名海青。

三、海青着身,须注意

作为一种中国化的“礼服”,出家、在家二众均可穿着海青。

寺院在上殿、过堂时,比丘、沙弥、居士都能穿的就只有海青了,这样保证了队伍的庄严整齐。

一大队出家人、在家人排班走过回廊到斋堂去过堂,衣袂飘飘、庄严肃穆,如雁阵行空,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如冰莲道人夏树芳辑《名公法喜志》卷三记载:

“程颢,字伯淳,洛阳人,神宗朝进士。以道学为己任,世称明道先生……一日过定林寺,偶见众僧入堂,周旋步武,威仪济济。一坐一起,并准清规。乃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

现在有的寺院大褂外直接搭衣,不穿海青,未免减弱了教化之功。这原本是持律的比丘,三衣不离身,故而作务时穿海青不方便,就直接大褂外搭袈裟。

但是现在有的寺院的常住僧并不是三衣不离身,作务时并不穿袈裟,而上殿过堂却便宜行事,直接在大褂外搭袈裟,缺乏那种“雁行”、“翼如”的庄严。

目前各个寺院规矩不同,海青颜色各异,大家不免入乡随俗。穿着海青时,两手要放在胸前,或结弥陀印。不能放下手臂,致使衣袖落地,更不能大摇大摆,摇晃双臂,以保持恭敬心。

不过,海青只能礼佛、诵经和参加佛教活动时穿着,日常生活中不能穿,这是需要注意的。可以准备个布包或者专门的袋子,将不穿的海青收纳起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佛教知识

佛教知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佛教知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佛教知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佛教知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