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的传说,木鱼有什么用途?


木鱼传说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期间,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含辛茹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划船之时,突然风波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文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了结了大鱼性命并将 它拖上船头。刹时间,惊涛骇浪,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回来梵宇,为了讨还经卷,每天击打大鱼头口念弥陀佛。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破坏,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容貌做了个木头的,每天敲 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古代的木鱼又称木鱼鼓、鱼鼓或鱼版,其形状、用法均与后世不一样。

在《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木鱼条中说:斋粥二时长击二通,普请僧众长击一通,普请行者二通。由此可知,古代的木鱼首要用来做为调集僧众的信号。

至于为何而作鱼形,《释氏要览》中说:今寺院木鱼,盖古人不能够木朴击之,故创鱼象也。又必取张华相鱼之名,或取鲸鱼一击蒲牢为之大鸣也。《敕修百丈清规》中说,作鱼形是日夜精进义:相传云,鱼日夜常醒,刻木象形击之,所以警昏惰也。

对于木鱼的起源,日本,成寻在《参露台五台山记》卷三宋神宗熙宁五年八月八日条中记载:实性院本名清泰寺,中有传大士像招供礼拜烧香。院主长老谓诸寺打木鱼鼓招集行者,乃源于传大士。往昔,大士觅梵衲于嵩山时尝打鱼鼓,梵衲即应鼓声而来。这以后,全国巨细寺院以木鱼鼓调集群众。

也有以为木鱼是隋代沙门志林所造,史料并无记载。此外《增修教苑清规》卷下法器门木鱼条又有另一个传说:有一名和尚违犯其师教训,毁坛戒法,不光堕入鱼身受恶报,而且背上还长了一棵树,风涛摇晃时,皮肉更加苦痛。其师渡海时,大鱼遂作巨风波而说:往昔你不教训我,致使令我堕鱼报,今欲报此怨。其师问他:汝名啥?鱼答复后。其师令悔过,又为其设水陆追拔法会。后于夜梦间,大鱼自称已脱鱼身,可将其背上之树木供养寺众,以亲近三宝。其师后公然见至鱼尸背之大树,即刻成鱼形,悬挂警众。

对于木鱼的由来,也有另一个传说。玄奘大师的《指归曲》中记载:玄奘大师自天竺归,途经蜀道时,偶遇一长者。此长者丧妻,有儿甫三岁,这以后母恶之,趁长长出猎时,从楼大将孩儿掷入水中。长者哀其子故,为其设斋供僧。此刻适遇玄奘大师到来,长者欢喜迎请第一座,然而玄奘大师却不食。并通知长者:我翻山越岭,十分疲惫,希望能得鱼肉吃之。在场者闻言皆大惊,长者欲出买鱼,玄奘又吩咐他:一定要大鱼才好。长者所以买回一条大鱼,才割开鱼腹,就见到自个的孩儿在鱼腹中啼哭:所没之儿啼在鱼腹中,长者大欣欢。玄奘大师说:这是此儿夙世持不杀戒果教,所以如今虽被鱼吞,却得不死。长者问:怎么报鱼恩?玄奘大师告曰:以木雕成鱼形,悬之于梵宇,于斋时击之,能够报鱼德。即今之木鱼是也。

至于如今诵经、礼佛时所使用,头尾相接的团圆形木鱼,可能是明代的产物。明王析《三才图会》中说: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间,敲之有声。(中略)今释氏之赞、梵呗皆用之。并绘图阐明。《禅林象器笺》呗器门也说:按图会木鱼图,鱼头尾自相接,其形团栾。今清国僧称木鱼者,作龙二首一身,鳞背两口相接,衔一枚之形,亦空肚团栾。盖与图会木鱼同,讽唱时专敲之以成节。

其间所谓改鱼身作龙头,可能是取《群籍一览》卷上所载刘斧《摭遗》所谓鱼可化龙,凡可入圣之义。

通常,木鱼都是横穿腹部中心,作中空的团栾形,头部、鳞甲、龙珠等多隈以黑漆,押上金箔,其它部分则涂以朱红;安于小布团上,以包皮的木槌敲击腹部中心。至于体积巨细,一般是径一尺甚至六尺,较小的则有三寸甚至五寸等。

木鱼又称鱼鼓,在《雪峰存禅师录》中有一首咏鱼鼓颂,对木鱼有生动的描述: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吃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鸬鹚横溪望,我誓不入湖。又说:不幸鱼鼓子,天然生成从地养,粥饭不能飧,空肚作动静。不时惊僧睡,懒者烦恼长,住持闹喧喧,不如打游漾。此中将木鱼警策群众的意味,以风趣的方式出现出来。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关于智慧

智慧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智慧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智慧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