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臻法师:学佛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家都在学佛,究竟学佛为什么?不少人对这问题认识模糊,不加重视,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一般人学佛的目的,常见的有三种:

一种人,学佛为求消灾免难,保家庭平安,这也是合情理的要求。

如小孩遇到危险必定唤父母求保护,佛是众生的父母,众生在危难中必定要求佛菩萨保佑。从古到今,众生在各种天灾人祸中,称念佛名,获得感应的事迹,不可胜数。现在还有不少人正是因为这样祈求而消灾免难,得保平安,因此对学佛才生起信心。

但是,必须认识这不是佛陀度众生的目的,而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就是让我们凡夫先尝点甜头,生起信心,进一步才提高到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的境界。明白这个道理,求消灾免难,并非不可以。如果把这当作学佛的目的,就全错了。好像把一个价值很高的宝珠,换个糖吃,这太不合算了。

有的人,求无病无痛,健康长寿。

病苦对人的折磨很厉害,不少人因为受病苦而信佛、念佛;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疾病痊愈,信念增加;也有不少人因信佛、念佛而健康长寿。这是什么道理呢?一句弥陀,是阿伽陀药,是万病总持的特效药。还有,学佛人清心寡欲,饮食清淡,思想包袱轻,免疫功能强。再加上平时种戒杀、放生等善因,必定能获得疾病消除,健康长寿的福报

但是,这些只算是学佛的副产品,并不是学佛的目的,更不是佛陀度众生的本怀。因为你纵然活到120岁,不能了生死,出轮回,有什么用呢?

有的人,求世间福报,有的求今生享福,有的求来生的福报。

这些人感到人生太苦,实在不想再活下去,想好好修来生,下一世才有好日子过。

有这种想法的人,从根本上说,对于人生的苦,轮回的苦,并没搞清楚。还想下一世来享福,这太糊涂,也太危险!因为,你今生修福,来世享福,福报愈大,造的恶业(杀、盗、淫)也越大。享福即消福,到第三世,福报享完,恶业造就,你就到三恶道受报。所以,叫它三世冤。第一世,修福德,第二世,享福报,第三世,受恶报

修念佛法门的人,当然要修福德(念佛是正行,修福德是助行)。

没有福德也不能往生。但是,印祖教导说: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很差,很少);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

以上说的,求消灾免难、健康长寿和求世间福报,其实都是学佛的副产品,只要我们至诚念佛,不求都能得到的。如果只去追求这些,决不能了生死,出轮回。

所以,必须明白:只有真为生死才是学佛的目的,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目的。

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生净土。

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为什么劝修念佛法门呢?

因为,念佛求生净土是末法最为契时契机,也是最直接、最稳当的法门。佛在《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少)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可知,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非念佛无以了生死,非念佛无以度有情(道源法师语)。

关于这个问题,净宗经论和祖师大德开示不少,不多引证。这里只引用禅宗密宗大德的开示,更能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对末法众生非常契时契机。

禅宗大德有关开示二则:

宋死心禅师,是大彻悟人。他说:参禅人正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借)弥陀愿力,接引往生。(见《劝修净土文》)

又如,现代本焕禅师,为禅门耆旧,虚云和尚传法弟子,临济宗第44代传人,现年98岁。他说:印老(指印光法师)讲这个故事(指唐圆泽禅师未能了生死之事),就是劝我们要好好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算是下品下生,也不会堕落我现在也念佛,也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弥陀佛,闻佛说法,证无生法忍,然后乘愿再来,普度众生。(见2004年5月23日,庐山东林寺《净土》期刊载,题为《为法忘躯》的专访报道。)

密宗大德有关开示二则:

近代密宗大德诺那活佛说:故修密者,任修任何佛为本尊,均须兼修西方净土。因其他佛土,多赖自力,须修证至二地以上之菩萨果位,方可随愿自在往生。(见《金刚上师诺那呼图克图法语开示录》二)现代密宗清定上师的弟子(也是能海上师的弟子)

修密法多年的上海倪老居士临终时告诉家人,他不往生净土,就在娑婆转世度生。他家人将此事禀告上师,上师为作超度佛事,将其神识摄至坛场,告以应先往生极乐,见佛闻法,再回入娑婆度生。结果他同意往生了。(此事上海郑颂英居士,曾写一篇报道,九十年代,刊载《法音》。因手边无资料,回忆略述如上。)

以上说明,学佛的目的,不是其他,是真为生死。末法众生要想今生了生死,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稳当可靠。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关于昌臻法师

昌臻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昌臻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昌臻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昌臻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