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乘愿再来为何不示现法相、神通?还要生老病死?


居士问:

释宗柱(佛脊)师父,那些乘愿再来的大菩萨,为什么不能示现法相庄严、神通自在的样子来度化我们?为什么还要和我们一样吃喝拉撒,生老病死?

请师父慈悲开示!南无弥陀佛

宗柱法师答:

这个问题是说到了佛菩萨示现于我们世间的模式。想要知道佛菩萨示现的样子,我们先得明白佛菩萨的境界。《华严经》有首偈非常好,说:“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佛身充满于法界”这是说佛的法身遍一切处。大菩萨与佛已证法身,法身遍一切处,无所不在。虽然法身无形无相,但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是从法身里流现出来的应化身,或者是报身。佛的报身或应化身是随缘赴感的,即随着众生的机缘而显现的。

要知道,佛菩萨无心,这个心指的是妄心。凡夫跟佛菩萨的根本的区别就是佛无心,凡夫有心。佛把凡夫的妄心转变成了智慧,转八识成四智。

凡夫的心就像瀑布,生灭的念头是一念接着一念,所谓“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没有休止的时候。

佛菩萨的心是清净的。佛心像一面镜子,非常清净的一面镜子。也就是说佛菩萨心中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凡夫的我执我见。凡夫最根本的念头就是“我”,我要这样,我要那样,始终有个“我”。

佛是无我无心,具大圆镜智。大圆镜智照天照地,十方虚空无量国土的众生起心动念,佛了了悉知。

也就是众生起心动念的时候,佛的大圆镜智彻知彻见。当众生有心要求佛的时候,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印光大师常说:“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就是外国人,“汉”是中国人。一面镜子放在那里,中国人站在镜子前面,镜子里边就有一个中国人;外国人过来了,站在镜子前面,镜子里边就出现了一个外国人。

此比喻说明,我们不管起一个什么念头,在佛的大圆镜智当中,就显现为什么样的念头,如果凡夫起的这个念头是顺法性的,那么佛就会应凡夫这个念头而示现为一定的样子,如果是违背法性的,佛心就如如不动。

比如凡夫诵经念佛、发大菩提心,这就是顺法性的,佛就会在我们的面前,应化为一种形象。如果是菩萨求佛力加持,佛就以报身显现在菩萨面前。

例如极乐世界的菩萨,他起心动念是要学更高层次的法,那么佛就显现为无量相好庄严的报身佛。

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凡夫,他也想学佛、学法义,这个时候佛应现的就是化身。例如,三千年前佛应化在印度的时候,就显现为三十二相。这个三十二相是粗相,和报身佛的形象是没法儿比的。

为什么同样是众生想学佛,佛显现出来的样子却有所不同呢?也就是为什么佛在菩萨面前显现为庄严的报身佛,而在凡夫的面前显现为粗劣的应身佛呢?

并不是佛有意而为之,佛本无心,无我,佛怎么会有区别对待呢?《无量寿经》下卷赞叹极乐世界菩萨说“无所适莫”,是说佛没有亲疏厚薄的心。佛不会是对你好一点,对他不好一点,没有这样的心。我们凡夫总是对自己的儿子好,对别人儿子,肯定是没有爱心了,凡夫都有这样的分别心。

佛没有分别心为什么显现在众生面前的形象不一样呢?这还得回到刚才的说法,是随缘赴感。众生是什么样的心,是什么样的根机,佛就应你的机,应你的心而显现什么形象。我们凡夫和菩萨比一比,菩萨的心虽然有烦恼,可是比我们干净多了。我们的心是一团糟,非常污秽。正因为我们的心污秽,菩萨的心干净,所以应不同的心,而显现出来的佛的样子,也就有庄严和粗劣的区别。

不要说佛了,就说这一杯水,让饿鬼来看,就是尿、就是脓;让天人来看,就是琉璃;让我们来看就是水。水的本质没有变,不同的众生,他的心不一样,见到的形象也不一样。同样,佛的法身,是不增不减的,可是在不同的众生面前,显现出来的样子却不一样。这个不同,不是佛有意而为之,而是因为我们的业力、我们的心所感通来的,这就叫随心而现。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了,佛为什么不在我们末法五浊恶世的众生面前,显现为非常庄严的报身相。

如果此世间的很多众生机缘成熟,第一,有善根有福德,第二,有强烈的求法的欲望,那么佛就应了我们的心,会应化到这个世间了。佛应化到这个世间,不是说佛起了一个心,动了一个念,而是无作妙用。无作,这是法身之德。法身是无作、无愿的。虽然无作、无愿,可是,有其妙用。“妙”就是不可思议的意思。

在《涅槃经》里边有好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女居士,非常虔诚。有一天在寺院里边碰见一位法师得了重病,非常的痛苦。有个大夫开个药方,其它的药都好找,其中有一味药,是用活人的肉。这个女居士一看这个方子就发愁了,其它的药我都可以买,这活人的肉从哪弄去。但是转念又一想,自己生生世世不知道浪费了多少身体,从来没有为了修功德而奉献这个身体。这位居士,就果断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二两肉。然后和其它的药送给这位法师了,法师用药后病好了,这个女人肉割掉了,疼痛难忍,整天凄惨的哀嚎。叫也不管用,最后她就喊世尊救我!世尊救我!求佛来救她。她这么一哀嚎、一呼喊,突然间释迦牟尼佛就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把伤口治好了,恢复如初。这位居士非常感谢佛的恩德,就亲自来到佛的道场,耆阇崛山,来感谢佛。见到佛一说此事,佛就对众弟子说:我根本就没有离开耆阇崛山,没有离开道场,我没有去给这个居士治病。我虽然没有去,可是这个居士却看到我给她治病。这种不可思议的神用就叫无做妙用。意思是佛根本就没有做这件事,更没有起心动念,可是在众生前,就现出了佛的形象为其治病,这就无作妙用。

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例如善导大师、印光大师,这都是佛菩萨示现的,都是无作妙用。就是说佛菩萨根本不起心、不动念,也没有作,无作之中,却作了佛事,这是很不可思议的。那么在无作妙用的示现当中,是应我们的根机、我们的福德善根,应我们的心而化现出来的,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形象。

例如唐朝的时期,人心比较淳厚,就能见到善导大师那样的大德。但是我们现在不要说想见善导大师,连一个普通的祖师级的人物都见不着了,因为我们的心太恶劣了。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的善导大师、智者大师永明大师,皆德厚流光。如善导大师,二十来岁就得念佛三昧,念一句佛号放一道光,那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现在,连印光大师这样的大德都见不到了,不要说见善导大师了,越来越不行了。故而现在想求一个大师都不得,何况是想见到三十二相佛的庄严呢?更不可能了。

所以这得问自己,不要问佛。你不要说:佛啊,你为什么不示现一个庄严的形象来度我们呀?你问问你自己。佛本空、无相、无愿,叫三解脱门,而我们众生,如果有善根才能见到佛,如果善根不够了,只能见到大师了,善根再劣了,连大师也见不到了,能够见到一个宣说正法的小法师,我们就算三生有幸了。现在的时代是邪师比沙子都多,满眼见到的都是邪师,能见到一个说正法的就不错啦。

因此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福德善根?有没有清净求法之心?没有的话,你能够听闻到正法,就谢天谢地了。

好了,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