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清净身口意,怎样才能身口意三业清净


走入佛门修学佛法佛弟子都知道一句比较了解的话“勤修戒定慧、平息贪嗔痴、清净身口意”咱们修学佛法便是通过戒定慧来平息内心的贪嗔痴,清净身口意的恶行、恶口、厌恶,批改思想里不对的知见邪见,转为清净的正见,《十善业道经》云:“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

皆依此法认为底子而得成果。故名善法。此法便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盗窃、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悉数声闻、缘觉、和菩萨修持成果菩提,都要以十善业为底子而得成果,十善里包括五戒,咱们所以常称之为五戒十善,而五戒十善的底子目的便是清净身口意,所以分为身业、口业、意业。

身三:杀生、盗窃、邪淫

口四:两舌、恶口、妄语、绮语

意三:贪欲、嗔恚、邪见。

而身口意三业中以意业为最重,由于意便是人所说的心,人的心念支配人的身与口,比方您为什么杀生?盗窃、邪淫?由于您首先升起了杀心、偷心、淫心,才会有了杀生、盗窃与邪淫。为什么恶口骂人,搬弄是非?由于您心里先起了厌恶和歹心,才会从口中表达出来恶语辱骂别人和挑拨别人。所以经云万法以心为底子。

有的众生修学佛法却不知道佛法底子是心地法门,走入修持自心的修持,恢复妙觉诚心,那么就无法进一步提高,虽然勤苦努力,却收成甚微,不能摆脱生死,这是楞严经里大约说的意思。所以佛陀说修学的步骤榜首个是持外在声闻戒 予以【制身不犯】,进一步修学菩萨清净律仪【制心不起】,方能禁戒成果,其三便是于外尘不多流逸,这是悉数修行者的三渐次序,制身不犯是粗伏烦恼,让身业与口业得到清净,制心不起是从底子上连杀心、偷心、淫心、嗔怒、仇恨心等心念都不能起,这样才算是意业成果。这样三业清净,禁戒成果,才是实在的走对了路,至于在六尘中不多流逸,包括内容更多,咱们后续会再从佛经摘除出来另起篇幅翻译和写出来。

那么怎样才算是达到了三业清净呢?

云何菩萨三轮净戒。菩萨以身清净口心清净。何者菩萨身清净戒。絓是悉数身业不善。所谓杀生盗窃邪淫等皆悉远离。是名菩萨身业清净。何者菩萨口业清净。絓是悉数口业不善。所谓妄语两舌恶口骂詈破散戏语皆悉远离。是名菩萨口业清净。何者菩萨心业清净。絓是心业悉数不善。所谓贪欲嗔恚愚痴等皆悉远离。是名菩萨心业清净。如是名为三轮净戒。善男人。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清净具足。《大乘宝云经》

心灯文明译文:什么是菩萨三轮净戒呢?便是菩萨身清净、口清净、心清净。

什么是菩萨身清净戒呢?便是身业的悉数不善行为,所说的便是杀生、盗窃、邪淫等行为都悉数的远离。便是菩萨身业清净。

什么是菩萨口业清净呢?便是口业的悉数不善言语,所说的便是妄语、两舌、恶口、斥骂、绮语、戏语等言语都悉数的远离。便是菩萨口业清净。

什么是菩萨心业清净呢?便是心业的悉数不善心念,所说的便是贪欲、嗔恚、愚痴邪见等都悉数的远离。便是菩萨心业清净。

佛告须菩提。善哉斯问。如来色身众德积累。演布道教训以三业。云何为三。一者身行清净防塞不善。二者口言真诚不说非邪。三者意专向道无他异念。是谓三业具足清净得至道场。全身舍利虽复真体。离此三业永无身教。《菩萨璎珞经》

心灯文明译文:佛陀奉告须菩提,您这个问题非常好,如来的色身是种种积德行善积累而成,演说正法,传播成果佛道的教诲,教训清净三业的的方法。是哪三种呢?

榜首:身体广行清净之业,防卫杜绝不善之行。

第二:口中说真诚之言,不说是非与邪妄之语。

第三:心中专心向道,没有其他的妄念、邪念、恶念。

这便是三业具足清净得以成果道场,我全身舍利虽然是实在之体,可是脱离这清净身口意三业之法,则永久没有教诲可说了。

舍利弗。云何得于身业清净。若善男人善女人。于彼彼生处。远离杀生无杀戮意。亦常远离盗窃邪淫。于己妻所尚不邪行。况余人妻。亦不喝酒放逸自纵。不以刀杖及余苦具加逼众生。离不善法及诸恶业。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身业清净。舍利弗。云何口业清净。是人世世常不妄语。若不见闻终不妄说。若见若闻合时咨问。然后乃语。为利自他不作异说。设若有人教令妄语。为护实语终不妄言。不以此语向彼人说。不持彼事向此人道。二朋先坏不令增加。有所讲话能善和诤。若痛心语若粗语。若苦恶语。不喜语。不乐语。不爱语。不入心语。恼他语。结怨语。悉皆远离。有所讲话润语软语。意乐语。不粗语。悦耳语。美妙语。入心语。多人爱语。多人乐语。可爱语。可乐语。能除怨语。恒作如是种种美妙语。复离绮语。不作异想异语。不作异印异期覆障实事,不烦广说。不非时语。恒究竟语。舍利弗。如是远离不清净口业。成果清净口业。舍利弗。是名口业清净。舍利弗。云何意业清净。于他所有瑰宝资财。不起贪着。不起嗔心。远离害心。又离邪见无诸恶见。舍利弗。远离是等。是名意业清净。舍利弗。云何得善友清净。若诸善友远离妄语。亦不喝酒。离诸粗犷。调伏正见。往诣其所接近咨受。又诣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等所。接近供养咨受未闻。舍利弗。是名第四善友清净。《佛说施灯积德行善经》

译文:其次,舍利弗,假如有众生供养佛塔能得四种清净。是哪四种清净呢?

榜首:身业清净,第二:口业清净,第三,意业清净,第四,善友清净。

舍利弗,怎样得到身业清净呢?

假如有善男人,善女人,在他日子的当地,远离杀生、而且没有杀戮的心念,也远离盗窃与邪淫,于自己的妻子处尚且不做邪淫之行(非时、非地、非道行淫),何况其别人的妻子。也不喝酒,也不放逸放纵自己(目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身不贪细滑),也不必刀、棍棒以及其他导致人痛苦的工具强加强逼伤害众生,远离不善法及种种恶业。舍利弗,远离这些,便是身业清净。

舍利弗,怎样得到口业清净呢?

这个人生生世世常不妄语,假如没有见到和听到,终不虚妄的言说自己见到和听到了,假如见到或许听到了,在有人适合时宜的询问的时分,方才言语奉告,为了利益别人和自己,不作其他不同的言说。假若有人教训让其妄语,他为了守护实在言语,毕竟不说虚妄之言。不会用这虚妄的言语而对别人说。也不把那个欠好的工作对这个让教训妄语的人说,避免自找麻烦,二个朋友的联系本来欠好的时分,不要说助长这种联系恶化的话,增加仇怨。凡是自己该说话的时分,都能善于宽和相互之间的争斗。

如伤心、悲愤的言语、粗恶的言语,粗糙低质的言语,让人不喜欢的言语,让人不高兴的言语,不友爱的言语,不迎合知己的言语,让别人烦恼的言语,能让与人结下怨仇的言语,悉数的都远离,凡是有所说的话都是可以润泽利益别人的言语,关心温和委婉的言语,能让人高兴的话,不说粗恶的言语,要说使人心情愉快的言语,夸姣美妙的言语,能迎合知己的言语,说很多人都喜欢的言语,说很多人听着都高兴的言语,令他喜欢的话,令他高兴的话,可以消除怨仇的言语,长久的说这样的种种夸姣美妙的言语。

其次要远离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及淫言浪语令人邪思的话、不实在的话、没有意义的话,不作不符合实际的主意,不说令人古怪不可思议的话,不作假印证、假的日期来遮盖掩盖实在的工作,不烦躁而普通往常说,不在不应说话的时分说话,常说了义让人究竟摆脱的言语。舍利弗,这样来远离不清净的口业,然后成果清净的口业,舍利弗,这便是口业清净。

舍利弗,怎样是意业清净呢?

对于别人所有的瑰宝、资金与物资,不生起贪恋之心,不生起嗔怒、仇恨心,远离害人害物的厌恶恶念,又可以远离邪见,没有种种违背佛教教理的见解。舍利弗,远离这些,便是意业清净。

舍利弗,怎样得到善友清净呢?

如这善友能远离妄语,也不喝酒,远离种种粗野、鲁莽、强硬霸道,可以调伏自心,具足正见,去他地点的当地接近后,可以在询问后得到正确的教授。他又能到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真善常识等场所接近、供养、教授没有听闻妙法的人,舍利弗,这便是第四善友清净。

(这篇经文里的口业包括的比较多,虽然里面说了不能说让人不喜欢的言语,不高兴的言语,这是有必定原则的,也绝不是对别人过错的怂恿,比方孩子犯错了,自己不说,怕他不高兴,而不敢说,怕犯口业,对朋友不敢直言和纠正等,只对人说好听恭维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底子还是善的发心,好的发心,和依据对方实际情况而定论,也便是说也建立在才智的基础上。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接受能力而有不同的应对方式,就看自己是否会才智取舍了。)

其他经典中的三业清净

复得十种身业清净。何等为十。一者临命终时不受众苦。二者眼识明朗不睹恶相。三者手臂安靖不摸虚空。四者脚足安隐而不蹴踏。五者大小便当而不漏失。六者身体诸根而不臭秽。七者腹肠宛可是不膀胀。八者舌相舒展而不弯缩。九者眼目俨可是不丑陋。十者身虽入灭形色如生。如是得此十种身业清净。

译文:又得到十种身业清净,是哪十种呢?

榜首:临命终的时分不必承受种种痛苦

第二:临命终时眼识亮堂而不会看到恶相

第三:临命终时手臂安靖不会触摸虚空

第四:临命终时双脚安稳而不总是踢踏翻动

第五:临命终时大小便通利而不会漏失

第六:临命终时身体六根不会有臭味与肮脏的当地

第七:临命终时肚子中的大小肠安顺疏通而不会有浮肿和胀大

第八:临命终时舌头正常舒展开而不会弯缩

第九:临命终时眼睛、面目庄重而不会有丑陋的相

第十:虽然已经逝世,可是身体仍然栩栩如生的样子。

这样得到这十种身业清净。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入门

入门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入门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入门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入门。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