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常识:起源论的由来和戒酒的原因


佛教常识:起源论的由来和戒酒的原因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

缘起的定义

要明白佛教的义理,就必须从缘起论开始。缘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来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则,所谓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因为现观缘起而成佛。缘起并非佛陀所创造,佛陀只是发现了缘起这个自然的法则,再将此宇宙人生的真理对众生宣说、开示

《中阿含经》云: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是对缘起的定义。

缘起,就是说一切诸法都是由于因缘而生起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都是互相存在的关系和条件。如果没有这个关系和条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无法生起。

缘起论的内容:因、缘、果

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

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

世间一切有为法皆无独立性、恒常性,必须靠因、缘和合才有果。缘起法所阐述的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

佛陀一代时教所说的空有、无常、因果、中道、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教法,都是为了诠显缘起思想的根本教理所作的方便教说,《楞严经疏》说: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这说明佛陀的教法有其一贯性。

佛教的各种理论和派别,均以缘起论作为理论基础来阐释自己的宗教观和宗教实践。主要有业感缘起、赖耶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六大缘起等学说。尽管各宗各派的经典根据、论述说法不同,对于缘起说所阐述的,无非是宇宙万法生灭变异的关系,以及人生苦乐的来源。

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只有明白缘起的道理,才能达到菩提觉悟,以至佛的境界

缘起的意义

缘起论显示世间上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因缘所生起,因此要过快乐的人生,便须培植好因好缘。如果没有植下善因善缘,一旦遭逢不好的果报,也要懂得改善因缘,而不是一味在果报上计较。所以,了解因缘果报的关系,使我们懂得改善逆缘、培植好缘、广结善缘、随顺因缘。

此外,缘起论启示世间万法是无常的,好的可能变坏,坏的也可能转好,因此,即使一时遭遇困难、挫折,只要能坚持百忍的朝向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逆境终将成为过去,所以无常也为人生带来无穷希望。

诸法既是因缘所生,自然空无自性,无自性便无法自我主宰,所以说无我。若能正观缘起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就能远离贪欲、憎恨、愚痴三毒烦恼。烦恼是系缚众生,使众生不能解脱自在的最大障碍;烦恼既除,当然就能获得生命的解脱。

因此,认识缘起,知道人生祸福、好坏皆是自己所造,非有他力可以主宰,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如此必能帮助我们把握人生的方向,认识人生的意义,而能活得踏实,活得自在,进而建立感恩的美德,培养随缘的习惯,拥有希望的未来,了悟真实的人生。

大家都知道,杀、盗、淫、妄、酒,是佛教的基本五戒,前面四戒是根本戒,酒戒是遮戒。之所以是遮戒,是因为喝酒本身不造业,但喝酒多了就容易造业,就容易犯其他戒了。

佛陀当时制定五戒,也不是一次制定的,而是随顺因缘逐渐完善的。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记载了一个佛陀制定酒戒的故事。

佛在支提国贤主城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一条恶龙,凶横霸道,危害乡里,人们都不敢靠近它,眼看着农作物都被它破坏掉。

有一位长老,叫莎伽陀,也云游到支提国贤主城,这位长老也是佛弟子,有降龙伏虎的本事。在听说这条恶龙的事情后,就去恶龙常常出没的地方打坐,等恶龙出现,他就把恶龙降服了,并且让这条龙接受了三皈依,成为佛弟子,从此不再危害百姓了。

因此,长老伽莎陀的名声广为流传,长老所到之处,大家都会请长老到家里,准备食物专门供养他。

其中有一位贫苦的女人,也恭敬地邀请长老去她家里应供,长老伽莎陀接受了她的邀请。这个女人做了酥油乳糜供养长老,长老也吃了,但女人又想:长老吃了这些酥油乳糜,可能会因此而发寒,应该给他点儿酒喝,暖一下身子。于是就拿出跟水一样无色透明的酒来供养长老,长老也没看就喝了,喝完之后还为女人说了法,然后就离开了。

可是长老离开后,刚到寺门边,酒力就发作了,摇摇晃晃,醉倒在地,僧服、钵、禅杖、油囊、草鞋、针筒等随身物品,散落一地。

这时佛陀和阿难也来到此地,看到地上的伽莎陀长老,佛陀就故意问阿难:“这是谁呀?”阿难答:“世尊,这是长老伽莎陀”。佛就告诉阿难:“好,就在这里给我安排床坐,准备上水,召集僧众们都过来。”阿难照办。

佛陀知道这是制定酒戒的好时机,就对僧众说:“这位善男子莎伽陀,在降服恶龙时很勇猛,可是他现在还能降服一只蛤蟆吗?”大家回答到:“世尊,不能。”

佛陀接着说:“圣贤喝酒尚且会有过失,何况世俗凡夫呢?如果犯下这些过失,都是因为喝酒的缘故,那么从今天起,所有的佛弟子,都不许喝酒,一滴也不能喝。”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关于常识

常识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常识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常识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常识。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