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的基础和需要知道的道理


——佛教不宣扬迷信

咱们对释教多有误解了,释教不同于六合神祗。所谓神祗,龙王、财神、什么真人、大仙、娘娘纷歧齐全。财迷求神保佑中奖券,官迷求神保佑升官。这些人,不种善因,妄求善果,神若有灵,又怎会随人之所欲,予取予求呢?

世界万象,各自有其因果。求升官须以忠勤为因,以待机遇之缘,不是求神就能够到达意图。语云:“聪明正直之谓神”。一个聪明正直的人尚不愿对奉承小人假以辞色,岂有神回贪图三牲祭品而点到人世是非呢?是人不明因果之理,妄求无因得果,实是愚痴之至。这种愚行,便是迷信。

释教不同于伸到,释教所信奉的便是佛。佛是觉者之义,自觉觉他,觉行满意者称为佛

。次于佛的果位是菩萨,菩萨义为觉有情——醒悟全部有情识的众生。菩萨是上求大觉之法,下度全部有情。菩萨修道功德满意,也便是佛。

两千多年前,释迦世尊就劝诫弟子不得迷信。释尊在《般舟三昧经》中说:“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伺神鬼,不得视吉良日”。

——佛教并不消沉避世

世人所说的活跃进取,部外事命理上的争逐,声色上的陶醉。

佛门生活,其行为外似消沉怯懦,实际上却活跃骁勇。释教徒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关于声色货利,五欲六尘,多远避之。大乘佛法的精神是普度众生,释迦世尊说:“我不入阴间,谁入阴间。”地藏王菩萨说:“阴间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大乘理趣经》说:“不恐阴间,不求生天,不为己身而求解脱。”

大学者梁启超说:“释教是智信,不是迷信,是兼善而非独善,乃入世而非厌世。”佛法是要人转迷成悟、转痴成慧、转凡成圣的大法。释教不认为世界是神发明或主宰的。关于世界万有,生灭变异的现象,释迦世尊常说:“法尔如是。”意思是,这些现象,在天然法则上本来便是如此。天然法则是什么?便是万有因果律。万法自缘由而生,亦自缘由而灭。此生彼灭,皆是缘由所生的果。古语云:“福祸无门,唯人自招。”

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在菩堤树下赌明星悟道时,开口第一句话:“奇哉,奇哉,全部众生,皆具有如来才智德相,但因梦想固执,不能证得。若离梦想,全部智,天然智,既得现前。”如来才智德相是什么?便是佛性,这佛性,是人人皆有,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人人依法修持,转迷成悟,皆可成佛。

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念处是非常实用的修行办法,果能顺次序如理观照,深悟其理,则看穿全部虚妄倒置,必定解脱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佛留与咱们末世众生验证佛法与否的标准和根据。

八正路:正见、正思想、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路是佛为咱们总结的修行顺序和次序。此八正路顺次生起。咱们要学习佛法,必须先有正见,有了正见,才可能有正的思想。有了正的思想才干发生正语、正业及正命。有了正命才是真实的正精进,否则,没有正的方向,就算是再精进,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必不能导至正念,不能得以正定!

四依止:依智不依识,识义不依言,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此四依止,如果咱们能深入体悟,如实依止,能保证咱们不入邪途,不堕险坑!

咱们每一个人,纵然此生没有造任何罪业,或许想不起造了什么罪业,但从无始以来,在绵长的轮回中,阿赖耶上所堆集的罪业也是无边无际,以此必定要感受不堪设想的果报。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说:“大海水干竭,须弥山地尽,先世缘由业,不烧亦不尽。”即便大海的水干涸了、须弥山倒塌了,可往昔所造的业也不会被摧毁,终将老练于自己的相续。咱们哪怕做了一点一滴的善事,其果到时候也一定会老练;就算造了微不足道的罪业,正如《百业经》所言,果报不会老练于外境的地、水、火、风上,只会老练在自己的蕴、界、处上。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我即生中从小就喜欢做善事,历来也没造过恶业,为什么还要感受痛苦?不公平!”这种说法是不明白因果的体现。

尤其是有些人现在仅有行善,修习菩提心空性等大乘法要,或生起次序、满意次序、直指赋性等密宗教言,依靠这种强大的对治力,本来自己后世将堕入恶趣的罪业,能够提前在此生老练,并感受痛苦。如《能断金刚经》[1]云:“行持波罗蜜多之菩萨,受到损恼或受极大损恼,此乃未来所受之苦业,于此世老练。[2]”

就像有人学了般若之后,要么生病、要么遇到怨敌、要么家庭不和,各式各样的违缘特别大,痛苦甚至比一般人还强烈,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不应该修般若,或许修般若时魔王波旬来干扰,般若的力量无法阻挠呢?绝非如此。而是因为般若的加持非常大,能令自己重罪轻受,本要在阴间、饿鬼、旁生里感受的剧苦,现在仅以疾病或违缘的方法即可化解了。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疏文从狭义来讲,疏文是各种法会、法事之上,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是沟通仙凡之间的桥梁。疏文介绍从广义来讲,凡是敬奉神佛、祭祀天地、先祖的文函都属于疏文,是沟通天..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关于基础

基础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基础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基础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基础。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