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运用


有个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丧。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哭哭啼啼,很伤心地说:“那个人太坏了……”语未毕,泣不成声。我劝她先不要激动,有什么话慢慢说。她抽噎地说:“我在市政府机关里服务,有个男同事很爱我,我们相爱有一段时间,后来终于被他的太太知道了,希望我和她的先生断绝来往,但是我不能没有对方。我也曾经要求对方和我结婚,他又放弃不下妻子儿女。既然不能和我结婚,为什么又要玩弄我的感情呢?我觉得世间太不公平了,人心太虚伪了!”

感情的发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事,感情如果造成伤害总是遗憾的事。这个女孩子只责怪男方欺骗了她,而没有反省一下,自己破坏了别人美满的家庭,伤害了更多的人。像这种只知道责怪他人、埋怨社会而不知自我检讨的人生,怎么能幸福呢?

有句话说:“情不重,不生娑婆。”佛教里称人为“有情众生”,那么我们的感情应该放在哪里呢?金钱要存放在银行里才能安全,感情如果存放不当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有些人纵情声色,声是无常,色会变化,结果声色让你的感情不能安住,甚至会身败名裂。

感情是人生活的重心,感情给予人生命的意义。而感情有净化的也有污染的,有正派的也有邪恶的,有奉献的也有占有的,有大公的也有自私的,不论处事接物、人际往来,处处都有情。

感情的利弊很多,究竟如何运用?

一要用智慧来领导感情。有位法国哲学家说:“用感情生活的人,生命是悲剧;用思想生活的人,生命是喜剧。”短暂冲动的感情令人盲目,一味滥用的感情不能长久。所以人要经常自我反省:应该这样爱法吗?是动之以情吗?爱得正当吗?唯有智慧领导的感情,才不致出差错。

二要用正派来净化感情。情感得当,可以成就美事;用情逾矩,则可致偏邪。正派的感情,光明善良,引导人不断上进;邪恶的感情,或嫉妒,或利用,只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掺杂爱恨情仇的情绪,恐怕就要招致祸害的发生了。因此,用正派来净化感情,你为人处世具有廉明公正之情,即使身处泥淖中,也会是一朵清净的莲花。

三要用无私来奉献感情。许多恋爱中的男女到最后感情上出了问题,为什么?原因就在于自私。或者一心想要占有对方,或者对方所作所为不如己意,就生气愤怒,甚至做出泯灭天良的行为,令人不胜欷?#91;。若能出于无私、奉献,不是占有,不是欺骗,我为你好,你为我好,不计较、不比较,彼此信任的感情才走得长远,才显得高贵。

四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感情就是爱,爱往往有所局限,因此要用慈悲来升华感情。学习把对一个人的爱延伸到对家庭的爱,由对家庭的爱推及为对社会的爱,由对社会的爱扩大为对全人类的爱。将爱扩而大之,从小我升华为大我,就是一种慈悲。

人生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不怨天尤人,必能为大众所爱戴,为社会所接纳。世间的痛苦和快乐不操控在别人的手里,而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是自己的幸福的决定者。我们若以爱心来看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到处充满了爱;我们若以愤懑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个怒火焚烧的地狱。因此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心中有欢喜的人,到处是赏心悦目的景色;

心中有禅定的人,耳闻是八万四千的诗偈;

心中有佛法的人,面对是善人善缘的世界。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有一位师父在那儿参禅六年出家,是真空老和尚的徒弟,功夫很了得,比我大几岁,我就请教他:“您用功到什么程度,能否说一说?”他开始不肯讲,怕我们闹着玩,后来看我很有..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楞严经简介《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所谓“大”,是称赞之词,是说经题中的“密因”能成菩提,是为大因;“了义”知晓万法,是为大义..

结集三藏后的大约二、三十年,大迦叶忽然厌世起来,他想:“佛陀做了我的老师,像父母爱子似的,对我有如海一般深的大恩,我已为未来将大法流传,总算报答佛陀的恩惠于万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见地,即知见、认识,见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内在心灵及外在世界。在佛法修学中,见地是一切言行的指导。“见地”一词,较早见于《大智度论》卷七八。其中说声闻、缘觉、..

关于汉传法师

汉传法师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汉传法师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汉传法师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汉传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