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中,对境让我反思……


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

放假回到老家,姐姐的孩子,也就是只有5岁的小外甥女来找我玩。有一天,我在看书时她要拉粑粑,我让她自己到马桶上解决。她拉完叫我去擦屁股。我因为看得正入迷,就让她稍微等一下下。过了一会儿,她叫了两遍让我快点过去,我放下书走到卫生间门口,一眼就看到她竟然把手放在嘴巴里玩,当下我就想,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于是,给她擦完屁股,我大声地跟她讲道理:“你的手刚刚扶在马桶上,马桶那么脏,有很多细菌,你不能直接再把手放到嘴巴里!这样你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以后要记住!上完厕所后要立即把手洗干净!这样才能做别的事!听到没有?!”

我看到她眨吧眨眼睛,很不以为然地看了我一眼,就开始嘴角上扬,好像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本来我还没生气,看到她不回应我,立即嗔心生起,心想,我这是都为你好,说了这么多你还不屑,还笑,真是不识好人心!

于是,我声音又提高了三倍,大声呵斥:“我刚才的话你听到没有?!”她还是不说话。我继续问:“你到底听到没有?!你说话!快点回答!我这都是为你好才和你说的!你知道了吗?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听到没有!”就在我说的过程中,她竟然面露委屈,“哇”的一声哭了,我一看更加生气,“你有什么好哭的?我刚刚是在教你,又没有骂你打你,你哭什么哭?你就回答一下刚才我问的不就行了吗?!”

当时,我非常清楚地觉察到自己的嗔心在极速增长,但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错,教育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吗?看到她越哭越大声,非常莫名其妙,越发生气的同时竟然伸出手在她背上狠狠拍了两巴掌。拍下去的当下,一面镜子就照向了自己的内心:我的内在怎么会如此可怕,嗔恨心的火焰燃烧得热烈至极,竟然舍得动手打孩子?慈悲心跑哪去了?……

这样想的同时,我的怒气消失得无影无踪,转身回到客厅顺手拿起拖把拖起了地。一边低头拖地,一边用佛法正见思维刚刚发生的一切。

假期回来刚好一直在看辅导员师兄赠予的《佛陀传》,我想到这个事件便是书中“爱里生苦”的真实写照。因为疼爱这个孩子,不希望她生病,看到她做了会导致不良结果的事便很心急、忧虑。讲了道理她不回答,又怕她听不懂,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因爱生恨,嗔恨是痛苦的源泉之一,而爱里隐藏着痛苦的种子。

归根结底还是“我执”在作怪。这种爱是“我”认为的爱,执著于“我”是为她好,她要听“我”的。以自我之心揣测孩子的面部表情是对“我”说的话不屑一顾,于是嗔心之火愈燃愈烈……

真正的爱是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和分别心。真正的爱能令人解除痛苦,给内心带来安宁、快乐与幸福。真正的爱建立在真实了解之上。

首先,我反思,是自己不对导致了这场不悦事件的发生。如果我不执著于自己看书看得起劲稍等一会儿也没关系的想法,立即去帮她擦屁股,她也不会等得无聊在那吃小手了;其次,依我对她的了解,她是比较倔强的孩子,特别不服硬,我刚刚的态度非常强硬、居高临下,她是不舒服的。如果我用平时与她讲话的和蔼语气,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她这个道理,想必她一定可以像平日里用清脆的声音愉悦地回答:明白!

由此我也想到,与人交往也要时刻要站在别人角度思维之后再讲话。每个人性格不同,如果以自己认为的所谓正确方式与人沟通,势必会有烦恼冲突产生,以别人可以接受的舒服方式,以别人能明白理解的交流方法来沟通,应该就会顺畅很多。

另外,如果我思维“无常”,便不会执著于那个当下她必须要听我的,必须要听懂我讲的,也许事后以其他方式、或有其他机会也可以让她明白。

通过这次事件也让我有了一些感悟,心行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续轮番修。修习佛法可以让我们更有智慧地面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前提是要认真地学,然后用心践行。不是一次两次我们就能拔除掉内心无始以来不停滋长的贪嗔痴慢疑的种子,稍有不慎便又落入它们的陷阱。就像这次,虽然我学了那么多正见,但到了尖锐的对境中,正念还是一下子生不起来。不过幸好有导师教给我们的利器:八步骤三种禅修。因为已经开始在日常中运用,练习观察修、安住修,所以现在有问题出现时,不会像以往那样一直陷在情绪中拔不出来,而是能够观照到自己的起心动念,适时止息不良情绪,而后能够分析事件的缘起,看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以后再重复经历同样的事件。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原文法会圣众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观世..

1我们念佛、诵经、放生、供斋或做任何善事,都需要做回向,回向对于我们佛弟子来说,是完整修法或善事的必要组成部分,修完法或做完善事后不回向,功德白白流失,实在是可..

在色达境内一个叫霍西的地方,于1969年(十六绕迥火鸡年)9月22日(佛陀天降日),格花堪布诞生在一个父母亲家族都辈出大成就者的家中。小时候父母带他到色达洛若寺住持罗珠..

关于心行成长

心行成长网为您提供最新的心行成长信息,让您快速了解心行成长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心行成长。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