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孺童居士:以正信之心供养佛舍利


以正信之心供养佛舍利

王孺童

近年来,随着全国考古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我国出土了一系列珍贵的佛教文物,其中就包括被佛教徒视为圣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遗骨——佛舍利。由此,各地佛舍利崇拜之风逐渐抬头,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当前,党和政府正在大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佛教界有必要从自身着手,对佛舍利崇奉问题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使包括佛舍利在内的一系列佛教圣物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何谓真正的佛舍利

有一定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佛舍利”通常是指释迦牟尼佛去世火化后的遗骨,这其实只是一种模糊笼统的解释。“舍利”,梵文为1ar]ra,本义是指“死尸”或“尸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去世后之遗体即为“佛舍利”。宋代元照撰写的《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亦有记载:“舍利,此翻遗身,即死尸也。”而释迦牟尼佛遗体进行荼毗(焚烧,火葬,一般指僧人死而焚其尸)后所剩之遗骨,梵文称为dhqtu,音译为“驮都”。可见,后世所谓之“舍利”,其实指的都是“驮都”。

世人对于佛舍利的崇奉,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据后秦译本《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中印度拘尸那揭罗去世荼毗后不久,当时印度的拘尸国、波婆国、遮罗颇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维罗卫国、毗舍离国、摩竭陀国等8个国家之民众,就因皆欲分得释迦牟尼佛火化遗骨而差点兵戈相向。后经香姓婆罗门从中斡旋,最终这8个国家和平分得佛舍利,并各自回国建塔供养。公元前3世纪左右修建的、位于印度波巴勒侯国贝尔沙附近的山琦大塔的塔门上,就刻有八王分佛舍利之浮雕。

在中国能够发现佛舍利,与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世王阿育王大兴佛事密不可分。阿育王在皈依佛教之后,将佛教立为国教,并试图向世界各地传播佛教。他最主要的一个行为,就是将之前诸王建塔供养的佛舍利集中起来,统一派人分配于世界各地,并重新建塔供养。

梁僧伽婆罗译《阿育王经》卷一记载:“时王生心欲广造佛塔,庄严四兵,往阿阇世王所起塔处,名头楼那。至已,令人坏塔,取佛舍利。如是次第,乃至七塔,皆取舍利。复往一村,名曰罗摩,于此村中,复有一塔,最初起者。复欲破之,以取舍利。时有龙王即将阿育入于龙宫,而白王言:‘此塔是我供养,王当留之。’王即听许,是龙王复将阿育至罗摩村。时王思惟:‘此塔第一,是故龙王倍加守护,我于是塔不得舍利。’思惟既竟,还其本国。时阿育王作八万四千宝函,分布舍利遍此函中。复作八万四千瓶及诸幡盖,付与夜叉,令于一切大地乃至大海处处起塔。”

1898年1月,英国人威廉·克拉克斯顿·佩普在印度北方边境毕波罗摩村一带(距尼泊尔蓝毗尼仅15公里)发现了一个佛塔废墟,从中挖掘出一个滑石制舍利壶,壶内盛有骨片,壶上有用阿育王时期布拉夫米文镌刻之铭文。根据英国佛教学者里斯·戴维斯之英译,铭文大意为:这是盛放佛陀遗骨的容器,是着名的释迦族兄弟及其姐妹所奉祀的。这证明经典中之记载真实非虚。

从“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

正是因为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的真实性,才构成佛舍利崇奉的现实基础。佛教界为什么重视佛舍利?当代着名高僧印顺法师在《舍利子释疑》一文中写道:“依于尊敬遗体——全尸或骨灰的道理,就是生前剃下的发,剪下的爪(指甲),还有牙齿,都是遗体——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发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发塔、爪塔、牙塔等。遗体何以被尊敬?一般人对父母眷属的遗体,由于生前的有恩有爱,所以或安葬全尸,或收拾骨灰——舍利,敬藏在塔里。特别是对于父母、祖父母等,表示着爱敬‘追远’的孝德。这点,中国与印度都是一样的。”

佛舍利对于佛教徒来说,除了能够起到“慎终追远”的作用外,还是释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征。

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卷四记载:“佛言:‘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尔时,阿难闻佛教敕,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

这种对佛舍利从“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的转化,直接促进了佛教自身的发展。

以正信引导正行

在对佛舍利本身及其所蕴涵的表法意义有了一个正确认识后,就会发现后世那些趋于民间信仰、功利主义而演化出来的、对佛舍利的迷信崇拜,在佛法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利用广大佛教徒对佛舍利的虔诚恭敬之心,做出一些追名逐利、劳民伤财的事,不仅是对佛教信仰的严重亵渎,同时也是对社会和谐的极大破坏。

据佛教典籍记载,释迦牟尼佛临终之时,所说遗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告诫后世弟子要“常念无常”,并伸出手臂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例子,指出如来身也不免无常。

通过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可知,世间万物皆是无常,宇宙要经历成住坏空、事物要经历生住异灭、生命亦要经历生老病死。佛舍利也是一样。因此,作为佛教徒,更应注重对佛陀“法身舍利”之崇奉。

只有真正信仰释迦牟尼佛生前所说之法,以正信引导正行,实践佛法自度化他的菩萨行愿,才能更好地利益众生、服务社会,最终成就自我、功德圆满。这是释迦牟尼佛所希望的,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养佛舍利。

QQ 微博 好友邮箱 随便看看 评论 纠错 更多

Hi 陌生人你好!


网友点赞推荐

《六祖坛经》原文《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经文主要记载慧能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言教,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自..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归,换句话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都必须蕴藏在第八意识。俗称灵魂,世间人称为灵魂,我们佛教讲根本识。前六识有时..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净口业真言唵。修利修利。摩诃修..

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

弥陀的救度各位法师、领众、台中分会的会长,以及北部、中部的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念佛道场为当地带来吉祥现在是冬天,前几天台北还下着雨,但是今天阳光普照,风和日丽,..

谦卑(资料图)有些人当他得势或是升官、发财的时候,他六亲不认了,他不了解,这些是不常的,反而傲慢得不得了。或者是他有学问,轻视没学问的;或是他有财富,轻视穷人。这..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三论宗起源于印度,以龙树菩萨为代表,主要思想理论以龙树有《中论》为依据,一般来说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1、原始时期:以佛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白话注解当佛刚讲完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的时候,无尽意菩萨,就从他的座位站起来,偏露右肩,合起两掌,面向佛说:请问世尊!观世音菩萨,是以什么因..

关于更多文章

更多文章网为您提供最新的更多文章信息,让您快速了解更多文章的相关内容,感谢您分享转发更多文章。

南无阿弥陀佛

导航菜单